林下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I治■1随着森林生态功能的无限扩大,其经济效益的空间逐渐被压缩,很多林区一直在探索如何转型,如何在既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有不错的收入中摸索出一条道路,确实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比如说我们经常听说的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过去,我们常常见到的模式多是林下种养殖,但近年来,林下经济模式发展蓬勃快速,各种新型产业接连不断,这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下面让我们了解几种常见的林下经济业态模式。林粮模式也称为林油模式或林农间作,主要包括林粮间作、林菜间作和林油间作。一般在林下套种小麦、玉米、谷子,以及花生、土豆、红薯、魔芋和豆类等小杂粮。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和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蔬菜的种植种类一般来说,秋末在落叶树开始脱叶时将菜苗栽入林地,这时尚未脱落的树叶和树枝可以给菜苗遮光、降温、保湿,使菜苗容易成活许多地方利用冬春季节林间的光照种植大白菜、辣椒、萝卜、包菜、蒜苗、菠菜、油菜、甘蓝、圆葱等蔬菜。'林荫使禽类生长更快、更健康,既减少人工饲养,降低了饲养成本,又符合绿色消费观念。林下养殖的禽肉蛋适口性明显提高;林下养禽解决了以往的“人禽争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禽类,每年可养3〜5茬,且养殖技术简单。林畜模式林菜模林禽模林地郁闭后,林内仍有一定的散射光,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林下空气湿度大,也可以称为林-草-畜模式,即在林地内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牛、羊、兔和特种动物。林下养殖方法比传统普养殖方法的优势在于:林下养殖产生的大量牲畜禽粪便与树叶、草渣混合,可促使两者快速分解,及时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不仅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并且大大减少了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林木为建在林中的养殖场营造了一个空气清新的小环境,尤其是在夏天,能减少阳光直射,为牲畜遮阳纳凉,降低舍内外温度,保持适宜牲畜的生长环境。林药模式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中药材。疏密有间的森林为林下间种中药材提供了贴近自然的空间,夏天能遮荫,冬天能保暖,还为偏阴性中药材提供了阴湿的环境发展林药模式应当注意的问题:选定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应当选择耐瘠薄、耐干旱、耐草荒的粗生易长品种。大多数中药材在种植后的3〜5年内不宜重茬。林菌模式林菌模式是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和利用食用菌生长喜阴、喜湿的特点,以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为主要原料,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多种可食用菌类。林下种植食用菌克服了夏季常规食用菌生产大棚内气温高、温度不易调节的问题。林下种菌模式还解决了农村焚烧秸秆问题,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发展前景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实效原则,可实现林下经济科学化、标准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以富民为目标,通过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和资金扶持,有效地破解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难题,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及效益分析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通过优选林下经济新模式,可有效破解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对促进县域生态和谐和富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综合优势1.1政策科技扶持优势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特色突出,既是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政策鼓励的低碳经济、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1.2林地空间利用优势根据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