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和水盐平衡器官及其机能第三节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第四节脊椎动物的特殊排泄器官第一节概述Ø排泄和水盐平衡Ø主要代谢终产物Ø排泄途径Ø排泄器官第一节概述一、排泄和水盐平衡(一)概念排泄(excretion)——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而不为机体所利用或有害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份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生理学中,排泄是通过某些排泄器官将上述物质从循环血液向体外转运过程。水盐平衡——指体内水分和盐类含量的稳定。(二)排泄的意义1、排除体内代谢废物2、调节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第一节概述(二)含氮废物的排泄•NH3——毒性高、通透性高、易溶于水•尿素——毒性较低、易溶于水•尿酸——毒性低、微溶于水二、主要代谢终产物(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完全氧化•糖类、脂类CO2+H2O•蛋白质氨基酸H2O+CO2+NH2•核酸尿酸、尿素、NH3等•NH3•NH2尿素•尿酸第一节概述三、排泄途径(一)体表或皮肤排出(二)由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三)由呼吸表面或肺排出(四)排泄器官四、排泄器官(一)一般排泄器官无脊椎动物——伸缩泡、肾器官、马氏管、触角腺脊椎动物——肾脏(二)特殊排泄器官鳃、直肠腺、盐腺第二节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和水盐平衡器官及其机能伸缩泡(contractilevacuole)原肾型(pronephridiumtype)后肾型(metanephridiumtype)马氏管(malpighiantubules)一、伸缩泡主要机能——调节水盐平衡其次——排除代谢废物(主要由体表排除)二、原肾型特点——多分支细管、分支末端有焰细胞主要机能——保持水盐平衡其次——排除代谢废物(主要由体表排除)三、后肾型特点——不分支、两端开口,有丰富的血管网包绕排泄物来源——体腔液、血液四、马氏管特点——细管末端封闭,基端开口于消化管。机能——回收水分及盐分,排尿酸•体液:细胞内外的液体统称为体液。•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体液中各种盐类的总浓度。•渗透压调节:主要是指动物体内的水盐平衡。•体液中含有各种不同的离子。•体液的离子浓度组成和渗透压的稳定保证了动物体内的水盐平衡。第二节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及机能一、伸缩泡是原生动物调节水盐平衡,同时也是排泄代谢废物的细胞器。伸缩泡主要功能是调节胞内水分,废物的调节主要通过体表排除的。多细胞动物中,只有淡水海棉的变形细胞和领细胞中存在伸缩泡伸缩泡伸缩泡周围有数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送入伸缩泡经开口排出体外。二、原肾型排泄器官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排泄方式为原肾型排泄器官。原肾型排泄器官的特点:(1)由外胚层内陷形成。(2)排泄系统的开口旨在体表,体内没有开口。(3)排泄管在排泄的过程中,回收其中的K+、CL-,排出从体表渗入体内的过多水分,以保持体液的稳定,保持动物体内水盐平衡。(4)原肾系统:由外胚层形成的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排泄管有许多分支构成网状。排泄管末端代谢产物和水进入排泄管,由排泄管在体表的开口排到体外帽状细胞(有若干鞭毛不停摆动)管状细胞(有很多微孔)原肾系统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由排泄孔通体外。•焰细胞鞭毛•管状细胞三、后肾型排泄器官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都有体腔和循环系统。体腔和循环系统都参与排泄废物的活动。他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1)后肾型排泄器官的特点:①结构与原肾不同,肾管不是由管细胞和帽细胞构成,而是由中胚层和外胚成构成。②后肾一端开口在体腔内,另一端开口在体表③如软体动物:肾基本是管状构造,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后肾一端开口在围心腔,称为肾口或内肾口;另一端开口在外套腔,称为肾孔或外肾孔。肾口具纤毛,可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有很多血管,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经膀胱由排泄孔排出体外。软体动物的肾一般是成对出现,但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