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1.1、原位修复工程规模及流程1、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一)1~6分区:处置污染面积4146m2,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m3,需钻井共计195口,使用浓缩药剂132.67吨,需注射药剂混合液796.08立方米。2、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二)10〜12区:处置污染面积1774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m3,使用浓缩药剂17.74吨,需拌和药剂混合液106.44立方米;原位修复流程如下图:原位修复范围确定图3.3-1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流程图使用全站仪对原位修复区域进行放线,鉴于原位修复区域污染物被封存于地坪以下,因此,原位修复工程第一步即为硬化层破除,破除使用电钻、铁锤等工具,首先进行机械破除,接近污染物填埋区时采用人工破除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避免机械破除过程中造成污染物质的扩散迁移。进行硬化层破除的同时对建筑弃渣进行污染识别,即进行建筑垃圾解毒工作,未受到污染的以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处置,受到污染的同污染土壤一并进行稳定化处置。对原位修复区域按施工图设计建设药剂注射井,注射井建设后采用反向流技术进行通透性处置,安装专业筛管,将液态稳定化药剂的注射入污染土壤区域,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确定稳定化药剂的浓度和数量。然后进行注射井固结灌浆位置,将注浆设备、注浆管与注射井固结,土壤中注射稳定化药剂后经过3-5天的养护,确保土壤污染物与稳定化药剂的充分反应。图3.3-2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备图1.2、原位修复药剂此次修复项目拟选用有针对性修复处理各种有毒重金属的无机混合物:重金属晶化包封稳定化剂,该重金属稳定剂主要由粘土矿物,胶凝材料,激活剂和增效剂等四种成分组成,能够通过化学反应、配位反应、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生物稳定和微形态封闭等多种作用,防止目标污染物迁移;适用于铅,铬,镉,砷,锌等高毒性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底泥的治理。1、药剂化学品主要组成如下表:表3.2-1主要化学组成一览表~-H*儿糸钙钠磷氢氧铝硅铁硫含量(%)9.5-10.56-72.5-3.52-353-557-815-160-10-12、理化特性:形态:粉末颜色:浅棕色粉末气味:无熔点:暂无数据密度:相对密度约为2.3(水=1)蒸汽压:不适用闪点:不适用临界压力:不适用溶解性:少量溶于水稳定性:稳定,避免高温、潮湿、酸等pH值:碱性。用途:用作处理重金属铅、镉、锌、铜、镍等污染的土壤、矿渣和底泥等可能有害分解产物:无3、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药剂配比操作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