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正常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上起幽门,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全长25~30cm,可分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通常胃镜检查只能到达十二指肠降部。球部较为宽广,有平滑的黏膜,近侧从幽门下缘起,远侧急转向后下移行于十二指肠降部,此移行部所形成的弯曲称十二指肠上曲,在转折处所形成的折角称十二指肠上角,此处通常是前视式胃镜观察的困难区。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降部起自十二指肠上曲,向下延伸至与水平部移行区形成十二指肠第二个弯曲,称十二指肠下曲,其转折所形成的锐角称十二指肠下角。降部内腔为环状皱襞,在其中段有乳头结构。高清晰胃镜或放大胃镜可观察到十二指肠黏膜表面的绒毛。正常十二指肠球部与降部如图4-1~4-6所示。第4章十二指肠疾病的形态学诊断与病理图4-1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图4-2十二指肠球部小弯图4-3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图4-4十二指肠球部大弯图4-5正常十二指肠降部图4-6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正常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图像如图4-7所示。图4-7十二指肠黏膜有许多凸起的绒毛,黏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HE,×40)第二节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一、十二指肠平坦型充血性病变十二指肠平坦型充血性病变以十二指肠炎为多,十二指肠炎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症状有时与消化性溃疡相似。继发性十二指肠炎常与严重外伤、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病、门脉高压、重症胰腺炎等有关;也与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有关;也可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一部分表现。据我国内镜检查结果统计,十二指肠炎占上腹部有症状受检病人的10%~16%,其中30%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炎多发生于球部,降部也可见到。胃镜下可有如下表现。①充血型:黏膜散在斑片状或弥漫性充血,表面无白苔;②糜烂型:表浅的黏膜缺损,有出血点或片状出血,或缺损的绒毛被白苔覆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黏膜多伴有充血;③黏膜粗糙型:黏膜凹凸不平,颗粒感或有增生的小结节。(一)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性病变——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形态学改变如图4-8~4-10所示。图4-8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局部2cm范围内可见不均匀充血红斑图4-9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小片0.2cm大小的、由集簇状出血点形成的小片充血红斑图4-10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片0.2cm×0.5cm的椭圆形充血红斑,由于周围黏膜轻度水肿而使充血红斑略显凹陷正常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图像如图4-7所示。图4-7十二指肠黏膜有许多凸起的绒毛,黏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HE,×40)第二节十二指肠平坦型病变一、十二指肠平坦型充血性病变十二指肠平坦型充血性病变以十二指肠炎为多,十二指肠炎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十二指肠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症状有时与消化性溃疡相似。继发性十二指肠炎常与严重外伤、大手术、严重心脑血管病、门脉高压、重症胰腺炎等有关;也与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有关;也可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一部分表现。据我国内镜检查结果统计,十二指肠炎占上腹部有症状受检病人的10%~16%,其中30%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炎多发生于球部,降部也可见到。胃镜下可有如下表现。①充血型:黏膜散在斑片状或弥漫性充血,表面无白苔;②糜烂型:表浅的黏膜缺损,有出血点或片状出血,或缺损的绒毛被白苔覆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黏膜多伴有充血;③黏膜粗糙型:黏膜凹凸不平,颗粒感或有增生的小结节。(一)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性病变——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形态学改变如图4-8~4-10所示。图4-8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局部2cm范围内可见不均匀充血红斑图4-9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小片0.2cm大小的、由集簇状出血点形成的小片充血红斑图4-10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一片0.2cm×0.5cm的椭圆形充血红斑,由于周围黏膜轻度水肿而使充血红斑略显凹陷(二)十二指肠降部充血性病变——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的形态学改变如图4-11~4-13所示。图4-11十二指肠降部前壁环形黏膜皱襞轻度弥漫性充血、水肿,小弯后壁可见散布不均匀小片充血红斑图4-12十二指肠降部入口前壁环形黏膜皱襞轻度弥漫性充血,局部轻度水肿图4-13十二指肠降部大弯可见纵行充血斑无论是十二指肠球炎,还是十二指肠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