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背景•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传统观念认为,MP感染呈自限性经过,•但近年来临床实践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明显增多,治疗效果显著下降。•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促使MP为了生存,而在其形态、结构及代谢等方面出现了改变,导致了MP耐药,抗MP感染的难度增加了难度。病原学•支原体的微生物学分类:非典型病原菌•常见非典型病原菌:支原体(MP),衣原体(CP),军团菌(LP)•MP是一种没有细胞壁、能独立生存并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原核微生物,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约125~300nm,能通过细胞滤器,呈球形、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对外界抵抗力低:对热,酸,消毒剂敏感•衣原体感染远较支原体感染少,其临床特征与支原体感染相似,程度较轻。传统观念认为是粘膜病菌,通过对宿主上皮细胞损害致病。•但是这一观点几年来受到挑战,体外已有支原体进入非吞噬细胞并在胞内存活的证据,在临床上一些特点也支持支原体具有某些胞内菌的特点,如潜伏或慢性支原体感染的建立,抗生素疗效下降等。MP致病性•呼吸道感染:MP可以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但研究表明近3—10%发生肺炎,50%以上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近三分之一的患儿有耳部症状,如外耳道炎,中耳炎,迷路炎等。难治性白天或夜间咳嗽常意味着MP已累计下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症状常持续或前沿反复数周或数月,因而MP感染也是慢性咳嗽或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他部位感染:皮肤•神经系统心脏肝脏,肾脏,血液系统•20世纪90年代后,肺炎支原体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感染发病率的文献报道不一。•因研究对象、研究季节、诊断方法与标准而异。目前大多数文献报道是对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实验室调查结果,并非基于社区儿童的前瞻性调查。•据估计,在门诊患儿中约有20—40患儿感染支原体,住院CAP患儿中感染率为10—20全球CAP的MP,CP,LP检出率%病原体全球北美欧洲拉美亚非肺炎支原体1211151312肺炎衣原体78765嗜肺军团菌54936AmJRespCritCareMed2007中国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报道12.226.722.30102030亚洲上海北京地区发病率%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4支原体呼吸道感染•MP是成人/儿童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用于临床呼吸道病原学诊断方法较少,可靠性不高临床表现•发热时间较长•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咳嗽:刺激性干咳,百日咳样咳嗽,婴儿喘息•肺部体征较少,可有胸腔积液及喘息体征•可有皮疹•多系统损害肺外脏器病变•发生率:3%?(国内),25~50%(*国外)•肝功能损害:肝肿胀,黄疸,肝酶↑•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中枢神经损害(1~2%):头痛,意识改变,抽搐CSF,EEG,CT/MRI改变•心肌损害(1~8%):EKG,CK-MB•血液系统(50%):血小板减少•皮肤(25%);胃肠道(25%);骨关节(14%)*VervloetLA2007儿童支原体肺炎n=110MP肺外脏器累及率50.9%复旦儿科医院2003MP肺炎MP肺炎肺外脏器累及MP感染神经系统累及•发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症状•一过性视物不清、幻觉,失语•抽搐.表现为强直性发作•一过性运动障碍,步态不稳,偏瘫MP脑膜炎•颅高压,神经损害,脑膜刺激征•脑电图异常:100%,轻度60%•脑脊液异常:66%,非化脓性改变•需与病毒脑及化脑鉴别•抗MP及对症治疗,预后大多良好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20~1200*106/L•蛋白0.2~1.2g/L•糖和氯化物正常•MP-IgMCNS损害可能发病机制•MP直接侵袭•自身免疫反应(MP)引起细胞膜抗原结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导致共同抗原引起交叉反应及引起变态反应性血管炎•支原体产生的神经毒素作用MP感染消化系统累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肿大、腹泻•肝轻度增大或无肿大,一般无黄疸•可并发胰腺炎,血淀粉酶↑•生化:ALT↑,AST↑•粪常规异常:WBC↑•总体表现较轻,很少有肾衰报道•尿常规异常较多:血尿,蛋白尿•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一般无浮肿或尿路刺激征•肾炎相关检查,尿培养,及影像学一般无异常MP感染肾脏累及MP感染心血管累及•胸闷,心悸,心动过速,•病重者可有心衰或休克表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