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心得体会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现代人在走向社会前,总要在学校里生活。学校与教师就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和向导。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就是模仿的榜样,可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因此,为人师表的地位在师德的各项内容中就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若想成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必须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论是孔子讲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还是陶行之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都入木三分地阐释了为人师表的要义。不同的年代,赋予教师不同的使命,当代人民教师的使命,再也不是韩愈在《师说》中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狭义要求了。温总理在2003年教师节主题上的第三句话:让为人师表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传道: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传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温总理的话高度概括了教育发展与改革方向和教学方式,明确了当代教师的任务。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做好为人师表呢。第一,品德修养。现今教师的品德修养从大处看应充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从小处看应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应该让学生懂得,第1页共4页完善品德修养的过程,也就是挥斤运斧、凿璞成玉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正因如此,教师本身更要努力做到“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鸠斯语)。就拿某些教师来说,因为学生上课违反纪律,令教师在课堂上脸面尽失,教师不甘示弱也大大出手,然后居然说出一些低素质的话语。让课堂气氛尴尬不已""都说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难想象学生以后的品行会是如何。况且自己尚未做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那些教师怎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品格修养。就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应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第二,要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治学态度,提倡教师应成为“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这样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号召青年人要“用人类已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对每个教师如何治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知不足”、“知困”的精神,就会端正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教学相长,从而为学生作出榜样。第三,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学而不厌。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学习方面做好榜样,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要去进修,很多都挑灯夜战地学习,形成良好的考研、考博风气。众所周知,药理教研室的韦健全老师坚持每天早上与学生一起在草坪上朗读英语,这样的学习态度直接带动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当今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学高为师,教育界的名言说得好第2页共4页“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是高度分化,门类越分越细;二是知识更新快,新知识多,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三是高度综合,各学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