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特诊病区龙红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状况在美国:CRBSI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10~20%),ICU病人有10%经历CRBSI,发生率5例次/1000天(2.5~30/1000中心导管天)估计有10万~40万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一项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573例CRBSI的病死率为14%,归因分析CRBSI的死亡率为19%;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病死率为8.2%,显著高于其它细菌引起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引起的CRBSI病死率为0.7%,显著低于其它细菌引起者;2011年WHO估计,中低收入国家(包括中国)显著增加治疗费用:大约$40000/生还者显著增加住院时间:4~14天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增加3~4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后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2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套餐行动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治疗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关于血培养的正确观念接种血液数量1.血液量是使血培养得到最佳灵敏度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2.对于大多数2份血培养瓶,每份应至少为10ml血液,最好为20ml血液,分注在两个血培养瓶内。2份血培养(4个血培养瓶)应至少接种20ml血液,最好为40ml血液01020304050607080901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ml%RelativeYield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或渗出物排出或有弥漫性红斑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红斑(除外理化因素所致)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烧体温大于38℃,寒战或低血压,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实验室诊断(保留导管)一般情况取两份血,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来自导管内,两份血源的采血时间应接近且同时送检导管外周静脉条件结果判断++CRBSI++导管较外周报阳时间快120分钟或者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倍CRBSI-+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非CRBS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实验室诊断(不保留导管)从独立外周静脉采两套血,同时在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剪下导管尖端5cm或近心端,送细菌室培养导管尖端外周静脉1外周静脉2结果判断+++/-CRBSI-++/-培养为金葡菌或念珠菌属,并缺乏其他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导管定植菌或污染菌---非CRBSICompanyLogo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外在因素)导管留置时间敷料的选择导管留置部位医护人员因素静脉高营养治疗导管的选择外在因素CompanyLogo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内在因素)原发疾病的严重度年龄自身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合并糖尿病内在因素原发疾病的严重度年龄自身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合并糖尿病内在因素CompanyLogo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套餐行动置管后的预防置管前的预防最大化无菌屏障手卫生医护人员的培训健康教育CompanyLogo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CompanyLogo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容易产生遗漏容易产生遗漏手掌手掌手背手背CompanyLogo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CompanyLogo临床实验证实,有效的手卫生能够显著降低耐药菌的影响,尤其对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在接触插管部位前后及插入、重置、触碰时,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该触摸该部位更换导管操作时,在接触新的导管前,应更换无菌手套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在进行置管和血管内导管护理时应持续无菌操作进行外周血管内导管置管时,如进行皮肤消毒之后未接触置管部位,可戴清洁手套,无须戴无菌手套置入动脉、中心静导管时应佩戴无菌手套当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在接触新导管前须更换新的无菌手套更换导管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均可手卫生--最佳的临床实践CompanyLogo最大化无菌屏障在放置CVC、PICC或更换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