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疼痛的评定理论与实践指导老师杜鹏斌主讲学生张兴智杨芳1主要讲述的内容感觉的概念感觉的定义感觉的分类感觉的传导途径节段性感觉分配常见的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表现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2感觉功能的评定评定的目的评定的设备评定的适应证、禁忌证评定方法评定注意事项评定记录方法主要讲述的内容3感觉的定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有大小、形状、颜色、坚实度、压力、温度、味道、气味、声音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4感觉的分类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一般感觉: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是皮肤和粘膜的感觉。深感觉:又称本体感觉,包括关节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是刺激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产生的感觉。复合感觉:实体辨别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图形觉、重量觉、质地觉等,是大脑综合分析和判断的结果,也称为皮质感觉。5各种感受器一般感觉感受器的分类1、机械感受器a皮肤感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痛、温、触、压、痒等)毛囊末梢(触和机械运动)b深感觉感受器肌梭(位置和运动感)高尔基腱器(肌极度牵张时防止肌损伤)2、温度感受器a冷感受器b温感受器3、伤害感受器痛--游离神经末梢6感觉传导途径7交叉交叉(先交叉后上行)(先上行后交叉)(延髓)T5T4(脊髓)8前束9侧束10后束11感觉传导途径1213节段性感觉支配141516感觉障碍的分类抑制性和刺激性症状抑制性症状:感觉缺失:指清醒状态下对刺激无反应。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深、浅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在同一部位只有某种感觉缺失,而其它感觉存在,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如痛温觉缺失而触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症等。感觉减退:神经兴奋阈值高,对外界较强刺激有反应,但敏感性减弱。双侧对比检查更有意义。17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如痛觉过敏,表明感觉系统有刺激性病变。感觉倒错:对刺激的认识错误。如把触觉刺激误认为痛觉刺激,冷觉误为热觉。感觉异常: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而自发产生的不正常的感觉,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烧灼感等,与神经分布方向有关。多为周围神经受压引起。感觉错位:指刺激一侧肢体时,产生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刺激感受,本侧刺激部位无感觉,常见于右侧壳核及颈髓前外侧索损害,为该侧脊髓丘脑束未交叉到对侧所致。感觉障碍的表现18感觉障碍的表现刺激性症状感觉过度:对外界刺激的感受阈限增高且反应时间延长,对轻微刺激的辨别能力减弱或丧失,只能感受很强的刺激,并需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才可产生一种不能定位的强烈的不适感。常见于丘脑、脑干或顶叶皮质病变。19刺激性症状疼痛:接受和传导感觉的结构受到刺激而达到一定的强度,或对痛觉正常传导起抑制作用的某些结构受损时,都能发生疼痛。多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后根、脑脊膜和丘脑等部位受累。局部痛:病变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见于周围神经炎区域。放射性痛:神经根或神经干受刺激时,疼痛除发生于局部外,还可沿受累神经支配的感觉区域放射,如坐骨神经痛可放射至足部。感觉障碍的表现20刺激性症状疼痛:扩散性痛:疼痛向临近部位扩展,如三叉神经某一支痛时,疼痛可扩展至另一支。牵涉性痛:因受累内脏的疼痛扩散至脊髓后角,引起支配该内脏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皮肤也发生疼痛,也称感应痛。如心绞痛时的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烧灼样疼痛:烧灼样的强烈疼痛,见于周围神经的不完全损伤。感觉障碍的表现21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22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害对感觉的影响周围神经损害末梢型:为周围神经末梢受损所致,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重,呈手套、袜筒型,见于多发性神经炎。神经干型: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呈条、块状障碍,常见的有臀上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腓总神经及桡神经损害。后根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