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方病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碘缺乏病第三节地方性氟中毒一、地质环境和疾病生物体与地质环境中的一些元素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地壳表层的元素组成密切相关。地球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人体元素常量元素macroelement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必需微量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C,H,O,N,P,S,Cl,Na,K,Ca,MgFe,I,Cu,Zn,Mn,Co,F,Cr,Sn,Mo,Ni,Se,Si,V图2人体元素的分类6图3必需微量元素和非必需微量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图4饮水中的含氟量与龋齿的剂量-反应关系地方病(endemicdisease)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即某些在特定区域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特指在一定内发生的生物地球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的总称。与污染关系不大与污染关系不大地方病的分类①生物地球性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②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其病因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③与特定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10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是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一)定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判断条件1.疾病与某种元素间密切相关;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群中均有同样的相关性。2.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3.有明显的地区性,一般在一定区域内发生4.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二、地方病的特点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2.存在着引起某种地方病的因素3.在地方病病区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区,或在非地方病病区内无该病发生4.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5.病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发生罹患该种地方病。6.生活在地方病病区的人群与进入病区的外来人均有患病的可能性,且外来人进入地方病病区属于高危人群。二、地方病的特点7.未患病的健康人离开病区后,除处于潜伏期者外,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可不再加重,并可逐渐减轻甚至自愈。8.病区一旦消除引起该病的决定性因素后,该病逐渐消失。三、地方病的流行规律1.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规律为深山区高于半山区,高原高于平原,内地高于沿海,沟里高于沟口,河流上游高于中下游,农村高于城市。2.人群的发病无民族、年龄、性别等的选择性,3.老、少、边、穷地区发病严重。我国主要的地方病纳入重点防治的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鼠疫布鲁氏杆菌病血吸虫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受威胁人口超过5亿,各类病人数千万。表28-1全国8种主要地方病病区范围及病例数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原则: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第一节概述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治地方病主要是第一级预防防治地方病主要是第一级预防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地方病的监测:按一定规律有计划、系统地、连续地地方病的监测:按一定规律有计划、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地方病消长趋势、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效果,观察地方病消长趋势、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效果,为控制和最终消灭地方病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和最终消灭地方病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经常性监测,收集、分析、提供地方病动态信息通过经常性监测,收集、分析、提供地方病动态信息资料,研究地方病的流行规律,作出预报预测,评资料,研究地方病的流行规律,作出预报预测,评价防治效果。价防治效果。碘缺乏病“全民食盐加碘”克山病“根据其病因采用综合性施”大骨节病“换粮、补硒、移民、退耕还林还草”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改水、改灶”第一节概述不同疾病的策略与措施:第一节碘缺乏病病因学流行特征预防策略与措施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分型、分度及诊断际准第一节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因地区环境缺碘,机体长时间碘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