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与儿童液体疗法定义1诊断要点2治疗3护理与健康教育5注意事项4定义1诊断要点2治疗3护理与健康教育5注意事项4定义脱水(dehydration)亦称失水,是指液体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失水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故失水必有失钠,失钠也会导致失水。由于病因的不同,水钠损失的比例可有差异脱水发生后给予合理的液体疗法对于抢救患儿非常重要最常见引起脱水的原因有:腹泻呕吐高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根据临床表现及丢失液体不同可分为:等渗性脱水(混合性脱水、急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缺钠性脱水、慢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单纯性脱水)三种类型。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及电解质结果可将脱水分为等渗、低渗、高渗三种类型,其区别见表1表1等渗、低渗与高渗性脱水的区别等渗低渗高渗发生率(%)40~8020~502~12失水、失钠比例失水=失钠失钠>失水失水>失钠血钠(mmol/L)130~150<130>150皮肤颜色发灰、发花发灰、发花更明显发灰可有、可无温度凉冰凉凉或热弹性不好极差尚可潮湿度干湿而粘极干精神状态萎靡极萎靡烦躁、神经兴奋性高口渴感明显不明显极明显、烦渴尿量减少减少不明显减少极明显常见病因如腹泻病、急性胃肠炎、胃肠减压等长时间禁盐的慢性肾炎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儿,输入过多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慢性腹泻,长时间呕吐,应用利尿剂,尤其速尿等袢利尿剂致大量排尿者。水摄入量不足如:口腔、咽喉或食管疾病致饮水困难,昏迷患儿不能进食等;水丧失过多如高热患儿、高温环境、大量出汗、尿崩症、使用大量渗透性利尿脱水剂(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尿素等)脱水程度根据临床症状,脱水程度临床分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其区别见表2表2脱水程度区别轻度中度重度丧失水分量占体重%55—10>10精神状态稍差萎靡或烦躁不安极萎靡,重病容脉搏正常快快、弱血压正常正常或稍低休克皮肤弹性尚可、稍干燥弹性差弹性消失皮肤温度正常稍发凉发凉、发花唇舌粘膜稍干燥干燥干裂前囟、眼眶稍凹凹陷明显凹陷腹部平坦下陷舟状腹尿量稍减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尿治疗合理的补充液体是治疗脱水的关键,补充液体的原则:轻度、中度脱水无呕吐者可口服补液中度、重度脱水则需静脉输液补液量包括三方面:①补充累积损失;②补充继续损失;③补充生理需要静脉输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及呕吐患儿输液必须把握和遵循三定和三先原则,三定即定输液量、定输液种类和定输液速度三先即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及先浓后淡。定输液量根据脱水程度首先确定输液量:(婴幼儿第一天的输液总量)轻度脱水时约90~120ml/kg中度脱水时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时约150~200ml/kg学龄前儿童应减少1/4,学龄儿童则需少输1/3。经过输液治疗后患儿脱水好转,并可口服时,即可应用ORS口服补液。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见表3。如输液合理,第2日以后输液只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表3第一个24小时不同程度脱水量和输液量(mL/kg)轻度中度重度累积损失量5050~100100~120继续损失量10~2010~3010~30生理损失量60~8060~8060~80总输液量90~120120~150150~200输液成分与种类:液体的组成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累计损失量)等渗性脱水使用1/2张的液体,采用钠:糖液为1:1即采用等量的5%葡萄糖液与0.9%氯化钠液配成例如共计需要300mL液体,配置时150mL5%葡萄糖与150mL0.9%氯化钠配成低渗性脱水使用2/3张的液体,采用钠:糖液为2:1即1份5%葡萄糖与两份0.9%氯化钠配成。例如共计需要300mL液体,那就100mL5%葡萄糖与200mL0.9%氯化钠配成高渗性脱水首先可使用生理盐水,逐步降低液体张力,改使用1/3张的液体,采用钠:糖液为1:2即两份5%葡萄糖与1份0.9%氯化钠配成。例如共计需要300mL液体,那就200mL5%葡萄糖与100mL0.9%氯化钠配成。无条件测定血清钠时,可按1:1钠:糖液补给,以后随病情好转,逐步改为1:2钠:糖液。控制血钠水平24小时降低低于15mmol/L输液速度输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可将累积损失量(相当总量的1/2)在6~8小时内滴完但是不应将所有液体一次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