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修复(repair)是指机体对损伤所造成的组织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的形式:①再生(regeneration)是指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②纤维性修复是指由纤维结缔组织来完成修复(又称为不完全再生)。第一节再生生理性再生再生病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的再生。病理性再生: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一)细胞周期(cell_cycle)G2期S期DNA合成期MG1期G0期终端分化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M期)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分裂前期)(二)各类细胞的再生潜能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1abilecells)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被覆细胞、淋巴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2.稳定细胞(stablecells)有较强的再生潜能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还有各种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细胞。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cells)再生能力微弱或无再生能力。这类细胞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鳞状上皮(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粘膜上皮腺上皮腺上皮缺损、基底膜尚存—完全再生腺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再生肝细胞再生肝脏部分切除(短期内能使肝脏恢复原来的大小)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完整(恢复正常结构)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结构紊乱的肝细胞团)(一)上皮组织的再生被覆上皮(二)纤维组织的再生静止状态的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产生胶原纤维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变成纤维细胞原始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逐渐成熟纤维细胞(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组织缺损较小时,完全再生。软骨组织缺损较大时,纤维性修复。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四)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内皮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基底膜分解→内皮细胞以生芽方式增生、向刺激方向迁移→形成内皮细胞条索→在血流的长机冲击下形成毛细血管腔→相互吻合构成毛细血管网→基底膜形成→改建形成小动脉和小静脉2.大血管的修复内膜恢复原来结构肌层瘢痕修复(五)肌组织的再生1、横纹肌的再生损伤轻,肌原纤维部分发生坏死,而肌膜未被破坏时,可完全再生修复。整个肌纤维被破坏,纤维性修复。2、平滑肌再生平滑肌断裂时,纤维性修复。3、心肌再生能力极弱,破坏后一般都是纤维性修复。(六)神经组织的再生1、中枢神经的再生脑、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纤维组织修复,形成胶质瘢痕。2、外周神经的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如果神经纤维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断端之间有组织阻隔,或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突均不能达到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形成创伤性神经纤维瘤。外周神经的再生外周神经的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在下列条件下可以再生:与受损神经相连的神经细胞存活。断离的两端距离<2.5cm。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受损组织修复的完好程度取决于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的调控等(一)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是由细胞产生的细胞间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粘附性糖蛋白和整合素基质细胞蛋白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素细胞外基质的主要作用1、把细胞连接在一起,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2、提供各种细胞所需的微环境,影响细胞的形态、分化、迁移、增殖和生物学功能。3、在调控胚胎发育、组织重建与修复、创伤愈合、纤维化及肿瘤的侵袭中有重要意义。损伤修复过程中,ECM经代谢调整,其成分也会有所改变,如Ⅲ型胶原减少而I型胶原增多,使组织修复能力增强。在实质脏器慢性炎症时,ECM增生过度,使器官发生纤维化、硬化。(二)生长因子1、概念生长因子(growthfactor)是细胞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