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生理教研室朱宝亮E-mail:baoliangzhu@163.com学生共用邮箱xueshenggongyong@yeah.net密码:2010xs消化道:附属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唾液腺肝脏胆囊胰腺第六章消化与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直接吸收吸收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digestion消化的方式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digestion):化学性消化(chemicaldigestion):吸收是指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absorption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动画:机械性消化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消化管消化管动画:化学性消化咀嚼吞咽唾液蠕动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吸收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胰液胆汁小肠液消化与吸收概述胃液5.对刺激有特异敏感性: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ACh、酸碱)物理(温度、牵拉)较敏感。第一节概述一般生理特性4.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是肌源性的,无固定节律点,节律不整,频率较慢。2.较大的伸展性: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3.具有紧张性。1.舒缩迟缓:舒缩时程>20秒;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膜电位:形成:K+向膜外扩散和生电钠泵.-50mv︿–60mv;电位不稳定.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图大鼠离体胃的电活动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图大鼠离体胃的电活动和机械收缩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又称为基本电节律。定义特点1.慢波是一种去极化的波,但本身并不是动作电位,只有当慢波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才引发动作电位。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特点2.慢波波幅的高低与其引发的动作电位的数目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力量有关。4.消化道所在部位的不同,慢波的频率不同。5.受交感和副交感N的支配。3.存在电阈和机械阈。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可能与Cajal细胞生电钠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慢波产生机制:2、慢波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3、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主要为慢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复极化相:为K+通道开放,K+外流。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量:6~8L/日2.成分:水无机盐有机物(消化酶、黏液、抗体等)第一节概述(1)分解食物;3.功能:(2)提供消化酶的pH环境(3)稀释食物;(4)保护消化道黏膜外来神经系统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交感神经:NE,抑制效应2.副交感神经Ach,兴奋效应内在神经系统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壁内神经丛粘膜层粘膜下层粘膜下神经丛环肌层肌间神经丛纵肌层控制胃肠运动控制腺体分泌和胃肠血流三、胃肠的神经支配第一节概述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中枢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及副交感传出消化道管壁内的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平滑肌局部传入交感及副交感传入图:消化系统的局部和中枢性反射通路。由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第一节概述(一)APUD细胞和胃肠激素定义APUD细胞: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的细胞第一节概述胃肠激素特点2.分布分散、种类多3.双重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与消化道中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称脑-肠肽。促胃液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促胃动素、脑啡肽和P物质等共20多种。1.几乎都是肽类-胃肠肽四、消化系统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种类四、胃肠激素第一节概述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类型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闭合型细胞开放型细胞顶端有微绒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