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民用产业发展意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省是国防科技工业比较集中的省份。“**”以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大力实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改造,积极发展军民结合高技术项目,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技术优势特别是科研开发优势进一步显现,为国防科技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一步加快我省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鼓励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坚持把民用产业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多层次动员军工力量,进一步释放安徽军工的潜能,发挥军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使安徽国防科技工业成为工业强省的重要增长极。基本原则。立足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立足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立足军工优势,促进军地一体化发展;立足市场配置,加强政府引导。二、把握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发展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的名牌产品,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高技术产业基地;民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左右,到20XX年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左右。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民用船舶、民爆物品、民用航空、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六大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一)公共安全产业。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为龙头,整合在皖科研院所、企业以及高校资源,开发一批公共安第1页共4页全领域的产业化项目,建设公共安全产业化基地。交通安全领域:发展航空管制雷达、毫米波防撞雷达、测速雷达和汽车行驶安全装置;特种警用装备领域:发展警用特种探测雷达、飞艇安防系统、无线网络传感器系统和警用应急特种车等;广电网络安全领域:发展节目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回传采集系统、用户授权控制系统、加扰复用器和授权控制信息加密器;应急指挥和保障领域:发展车载移动指挥平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灾害天气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重点区域三维电脑模型系统;环境监测电子领域:发展风廓线雷达、多谱勒雷达、双基地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和gps探空仪等。(二)民用船舶产业。发挥我省内河航运和长江、淮河岸线资源优势,以融入长江口现代化造船基地为导向,引导船舶工业走规模化和专业化道路,积极支持芜湖、巢湖、蚌埠、安庆、马鞍山、池州等市建设船舶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快速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游艇、滚装船、高速客船、成品油船、工程船,大力发展中速船用柴油机、船用曲轴、船用电器、导航通讯设备等船舶配套产品,努力把我省建成国内重要的内河船舶和船舶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到20XX年,全省年造船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年产260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船舶60万载重吨);中速船用柴油机年生产能力扩大到800台。(三)民爆产业。加快推进民爆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建设江南、雷鸣、盾安三大炸药生产基地和雷鸣红星雷管生产基地,到20XX年,形成年生产各类炸药16万吨、雷管1.6亿枚能力。推动工业炸药产品向多品种、系列化、低成本、低污染、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方向发展,工业雷管产品向高精度、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环保型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的民爆企业集团。(四)民用航空产业。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建设合肥航空产业园,大力推进制氧供氧等技术军转民产业化;支持芜湖机械厂拓展民用飞机维修市场;推进合肥航太电物理研究所雷电与静电防护技术产业化。第2页共4页(五)电子信息产业。利用我省军工电子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突破光电子、微电子、微波毫米波组件、特种光纤光缆、低温电子器件、精密接插件、微波电真空器件、敏感元件、精密电阻器、特种变压器等电子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