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第八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目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分型及常见冠心病类型的诊治原则。要求:掌握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心绞痛的防治;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3重点: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难点: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4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5病因和发病情况共同特点是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为基础危险因素(riskfactor):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次要危险因素: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高脂饮食、CHD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光胺酸、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病毒和衣原体感染6脂肪浸润学说脂肪浸润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近年多数学者支持近年多数学者支持发病机制7正常动脉壁结构示意管腔外弹力板外弹力板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内皮下层内皮下层内弹力板内弹力板内膜内膜外膜外膜中膜中膜8脂质动脉内膜受损可为功能紊乱或解剖损伤。长期高血脂,氧化修饰的LDL和胆固醇对内膜造成的是功能紊乱,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发病机制9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平滑肌细胞和基质)脂核外膜内皮细胞内膜平滑肌细胞(修复型)中层平滑肌细胞(收缩型)外膜10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富含平滑肌细胞的厚纤维帽11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扩展进入管腔→外膜lipidcore脂核血栓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外膜12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点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点13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动脉粥样硬化脂质纤维斑块伴血栓形成纤维斑块伴血栓形成14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TIA严重的下肢缺血临床无症状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ACS*ACS,急性冠脉综合征;TIA,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肠病15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1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能性改变((痉挛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coronaryheartdisease)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ischemicheartdisease)。。定义17本病多发生在本病多发生在4040岁以后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脑力劳动者较多;;在欧美国家常见在欧美国家常见;;我国以北京、天津最高我国以北京、天津最高,,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18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绞痛:呈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征心肌梗塞:冠脉闭塞所致心肌坏死缺血性心肌病:反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猝死: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上述五种类型可合并存在1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胸部不适、胸痛病史、体检和系列心电图持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ST段不抬高TnT(TnI)升高TnT(TnI)不升高STEMINSTEMIUAP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新分型21心绞痛心绞痛22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