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罗琳Email:luo_lin666@sina.comTel:13911852716�吸收�消化:仅少数肉食性鱼类有胃�免疫:是鱼类最大的粘膜免疫器官因此肠道健康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有重要影响鱼体肠道长度与食性密切相关:植食性的>杂食性的>肉食性的肠道短(肠体比:猪为14、鸡10、牛25、羊27、鲢鱼6)、简单、消化酶活性差,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比畜禽短草鱼肠道结构左图:肠的盘曲;右图:柱状、杯状细胞镶嵌排列柱状细胞:起吸收作用杯状细胞:分泌消化酶和粘液(倪达书,汪建国)前肠中肠直肠(倪达书,汪建国)草鱼肠道横切面后肠鲫鱼肠道结构M:肌层;L:淋巴细胞层;F:皱褶高度;LP:皱褶间质宽度(王永玲,2011)鱼类肠道结构鲟鱼肠道结构(内有螺旋状的皱褶,称螺旋瓣)(田照辉,2011)杯状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肽类的酶:氨肽酶、肠肽酶分解核苷的酶:碱性和酸性核苷酶及多核苷酸酶酯酶:脂肪酶、卵磷脂酶糖类消化酶:淀粉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地衣多糖酶等酶的活性与鱼的食性密切相关:杂食性鲤鱼肠液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肉食性的鳟鱼、鳕鱼和鲽鱼取食浮游生物和植物碎屑的罗非鱼肠液有很强的地衣多糖酶活性(倪达书,汪建国)最外层的好氧菌,多为过路菌,游动于肠腔。中间层的兼性厌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与宿主共栖,为肠道非优势菌群,如: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平衡时无害最里层紧贴肠壁的专性厌氧菌为肠道优势菌群,与宿主是共生关系;水产动物肠道厌氧菌超过99%,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约占1%不同鱼类之间,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很大而厌氧菌总数差别不大:鲢肠壁好氧菌总数是鲫肠壁好氧菌总数的37倍,厌氧菌总数:最大数乌鳢仅为最小数鳊的1.7倍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水产动物肠壁常驻优势菌群提供屏障作用生物屏障阻止并排斥病原菌定植,维护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平衡产生胞外物质防御外来菌入侵营养功能营养功能分泌酶合成维生素合成短链脂肪酸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大肠杆菌VK链球菌VC双岐杆菌VB乙酸丁酸丙酸免疫调节功能:有免疫活性细胞,抗体系统等六、影响水产动物肠道健康的因素饲料原料病害毒素1、饲料原料饲喂大西洋鲑(SalmosalarL.)和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大豆日粮会引起2种鱼后肠肠道微观结构的变化,包括粘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和粘膜皱襞上皮细胞可吸收空泡排列紊乱及皱襞间质轻微变宽。可能是大豆中的某些致敏原和小肠壁上皮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诱使肠粘膜发生炎症反应。(Refstie,2005;Heikkinen,2006)豆粕对大西洋鲑(上图)和虹鳟(下图)肠组织结构的影响1.白鱼粉组肠道褶壁结构完整,上皮细胞细胞核整齐排列在细胞基部,纹状缘完整;2.血粉组后肠皱襞微绒毛散乱,脱落,上皮细胞核排列紊乱,甚至溶解,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3.羽毛粉组后肠褶壁纹状缘变矮,上皮细胞核排列紊乱,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炎症细胞大量浸润;4.双低菜粕组后肠黏膜上皮出现大面积的破损和脱落现象,上皮细胞核排列紊乱,固有层变宽,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5.高筋粉组肠道褶壁结构完整,上皮细胞细胞核整齐排列在细胞基部,纹状缘完整;6.米糠组肠道褶壁结构完整,上皮细胞细胞核整齐排列在细胞基部,纹状缘完整;7.虾糠粉组肠道褶壁结构完整,上皮细胞细胞核整齐排列在细胞基部,纹状缘完整。(韩庆炜等,2011)7种饲料原料对鲈鱼肠组织结构的影响(7:3消化率实验料投喂70天)2、病害�病毒(����)肠细胞脱落(上图),肠细胞肿大变圆(下图)(R.J.Roberts)�细菌�寄生虫(肠道孢子虫)(江草周三)�寄生虫(鞭毛虫)(浦和茂彦)3、毒素大豆皂甙对异育银鲫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大豆皂甙)(张伟,2010)豆粕组X1000.24%皂甙组X300①鱼粉组肠道皱襞表面光滑,皱襞排列整齐;肠道截面上绒毛较长且排列整齐。②豆粕组肠道皱襞表面附着物多,皱襞间隙宽,皱襞上肠道绒毛密度小,肠道截面上绒毛排列不整齐。③高剂量大豆皂甙添加组皱襞上附着物也较多,皱襞排列不紧密且间隙较鱼粉组要大。大豆皂甙添加组黏膜皱襞上的微绒毛短于鱼粉对照组。鱼粉组X1000.16%皂甙组X20000鱼粉组X200000.72%皂甙组X300大豆皂甙和大豆异黄酮对异育银鲫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