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33章补体系统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C)第1节概述概念:补体系统—是存在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和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分类补体的固有成份:C1~C9、B、D、MBL…补体调节成分: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补体受体:CR1~5、C3aR、C5aR…补体的基本特性1)连锁反应性:2)放大性:C1q、C3转化酶3)不稳定性:56C30min4)作用的双重性:生理、病理5)反应的局限性:易失活、抗体、抑制成分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对热不稳定,56°C30分钟即被灭活体液中C3含量最高多数补体属球蛋白补体代谢补体代谢来源: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合成的调节:组织特异性;多因素调节分解代谢:快于其他血浆蛋白第第22节补体的激活节补体的激活•经典途径(classicalpathway)•替代途径(alternativepathway)•凝集素途径(lectinpathway)激活物:激活物:免疫复合物(IC)条件:条件:①C1仅与IgM的CH3或IgG1-3的CH2结合②每一个C1与两个以上Ig补体结合位点结合Ab必需与Ag结合激活过程激活过程:1、识别阶段—C1S(C1酯酶)形成2、活化阶段—C5转化酶形成3、膜攻击阶段—MAC形成识别阶段识别阶段参与成分:参与成分:C1q、C1r、C1s过程:过程:Ag与Ab结合补体结合位点(IgG的CH2;IgM的CH3)暴露C1q激活C1r活化C1s脂酶形成。IgM(未与Ag结合)IgM(已与Ag结合)活化阶段活化阶段参与成分:参与成分:C4、C2、C3目的:目的:形成C5转化酶过程:过程:C4C4b+C4aC2C2b+C2aC4b2bC3C3b+C3aC4b2b3bC1SC1S活化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膜攻击阶段参与成分:参与成分:C5、C6、C7、C8、C9目的:目的:形成MAC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attackcomplex,MAC组成:C5b678(9)n,其中C9分子可有12-15个大小:10-11nm内径的小孔效应: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致死量钙离子被动向胞内弥散,细胞死亡激活物:激活物:MBLMBLMBL产生:产生:感染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活化产生TNF、IL-1、IL-6等因子肝细胞激活合成分泌期急性蛋白(包括MBL、C反应蛋白等)MBLMBL特点:特点:Ca离子依赖蛋白,可与甘露糖残基结合,结构与C1q类似,具有活化C1q同样的生物学功能。激活物质:激活物质:Gˉ菌内毒素,聚合IgA、IgG4等参与成分:参与成分:D、B、P因子,C3、C5~C9特特点点感染早期发生有效防御形成放大机制可识别自己和异己第3节补体活化的调控自身衰变调控自身衰变调控C3转化酶(C4b2b和C3bBb)C4b、C3b、C5b仅在与固相结合时状态才较稳定调节因子调控调节因子调控负调节因子:C1INH、C4结合蛋白、I因子、H因子、MAC、DAF等正调节因子:P因子、C3肾炎因子(抗C3转化酶Ab、稳定C3bBb)C1INHC1INH的作用的作用C4BPC4BP的作用的作用DAF因子的作用HH因子的作用因子的作用DAFDAF因子的作用因子的作用SS蛋白的作用蛋白的作用同源限制因子的作用同源限制因子的作用第第44节补体受体节补体受体CR1(C3b/C4bR):抑制补体激活;调理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CR2(C3dR,CD21):免疫调节;是EB病毒受体CR3(iC3bR,CD18)/CR4(iC3bR/C3dg,CD18):参与吞噬细胞生物学作用;凝集素活性;参与黏附作用第第55节补体的生物学活性节补体的生物学活性MAC介导细胞溶解活性片段的生物学效应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清除免疫复合物清除凋亡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等一、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一、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1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补体活化形成的MAC可导致靶细胞溶解,是机体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调理作用C3b/C4b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与具有补体受体(CRI)的吞噬细胞结合,由此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或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结合C3b/C4b后,若与具有补体受体(CRI)的RBC和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这种效应称为免疫黏附作用。调理作用调理作用3、炎症介质作用过敏毒素样作用:可使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支器官痉挛等的作用,称过敏毒素样作用。C3a、C4a、C5a有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