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人民的钱袋子红河人大网管好人民的钱袋子——强化对县级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的思考李约处财政预算是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审查批准本级财政预算并监督其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如何强化财政预算监督,人大为老百姓管好“钱袋子”,推进政府依法理财,把好政府用钱的“闸门”,成为县级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一)预算编制指标过粗。从本质上讲,一方面一级政府的年度预算实际上就是这一级政府在年度内必须开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财力保障计划。而事实上,由于政府预算编制时间短促,缺乏科学的预测和精确的计划,预算资金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客观造成了“部门伸手,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另一方面政府提交人代会的预算草案中表格部分一般为收支总表,通常只是一个大数,最多列到“款”。由于收支科目粗糙,项目不细,透明度低,人大无法据此进行实质性审查。(二)部门预算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实行部门预算是近年预算制度改革最重要、最见成效的亮点,但县级而言,部门预算执行还不够科学和完善。财政部门对部门编制的预算建议数调查核实不够准确真实,不能正确反映各部门正常消耗的实际水平,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经常性支出的定额标准。对于财力困难县来说,即使各部门编制的预算经过调查、核实、评估是科学准确的,但因财力不足也无法实现。只能按照财政原先计划好的“盘子”最终确定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仍存在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现象,预算编制仍侧重于预算内资金,对预算外资金仍采用比较松散的核定办法,表面上引入综合预算编制方式,单位的收入看似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代管,但实际上未对部门所有的财力进行“捆绑式”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三)人大常委会的机构设置不适应预算监督的实际需要。第1页共4页人大预算监督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标准高、十分复杂的工作。目前,县级人大常委会基本上没有专门的预算工作机构,日常监督主要由财经工委承担,财经工委大多数为2人,甚至有的县是1人,且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和管理力量,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四)人大知情权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加上各种原因使人大尚不能过多地介入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因此,人大常委会只能靠听介绍,靠粗浅的调查了解,对许多情况一时搞不清楚,无法掌握预算编制的相关过程及编制依据。情况不明,信息不灵,自然也就失去了监督的主动性,审议也就更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五)人大预算监督缺乏有效的刚性手段。人大预算监督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人民意志,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行为。但在现实中人大审查预算、决算除了听取政府相关的报告外,只能依靠听取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而政府审计部门对财政审计监督则属于一种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在现行的体制下,县级人大内部没有类似于审计部门这种能够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直接审计的机构,只好依靠政府组成部门对政府实施监督。这是人大预算监督无法摆脱程序性监督的体制性原因之一。总体来看,目前基层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算监督力度不够,基本上处于走程序的状态。国家的钱是人民的,是老百姓的,怎么使用应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所以,人大预算监督必须强化,程序性预算监督要转化为实质性的监督。二、强化预算监督的几点思考(一)改革预算编制,细化预算项目和深化部门预算。政府向人大提交的预算草案,应包括预算收支总表、收支明细表、收支分级表、各部门基本数字表和详细而通俗易懂的草案说明书。实行部门预算,解决分配层次多、预算不透明的问题。除预备费、专项资金预留外,所有资金年初一次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到具体部门和项目,并实行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预算确定批准后不允许随意追加和削减,如确需调整,必须报经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加大预算监督的约束力。第2页共4页(二)做好预算审查,注重实质性的监督。长期以来,财政预算稿编制较粗,常常是“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预算的透明度不高。针对这一现状,人大财经工委要提前介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