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第一节概述一、城市污水的组成与水质特征1、组成组成居民的生活污水位于城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部分的降水2、特征典型的生活污水水质序号指标浓度(mg/L)高中低12345678910总固体(TS)溶解性固体非挥发性固体挥发性固体悬浮物(SS)非挥发性挥发性可沉降物(mL/L)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性1200850525325350752752040072050030020022055165102003502501451051002080511121314悬浮性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二、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水质(1)生活污水BOD=20~35g/人.d,SS=35~50g/人.d(2)工业废水不同类型的工业的实测及数据或传统数据确定(3)水质浓度S=1000as/QSS——某污染物在污水中的浓度,mg/LAs——每人每日对该污染物排出的量,gQS——每人每日的排水量,L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1)平均日流量(米3/日)表示处理总水量;计算污水处理厂的年抽升电耗与耗药量;产生并处理的污泥总量。(2)设计最大流量(米3/小时或升/秒)进厂水管及各处理构筑物(除另有规定外)及厂内连接各处理构筑物的管渠,都应满足设计最大流量的要求。用泵抽升时组合的工作泵流量代替设计最大流量。(3)降雨时的设计流量(米3/小时或升/秒)校核初沉池前的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这一流量包括旱天流量和截流n倍的初期雨水流量(4)城市污水处理厂分期建设时,以相应各期的流量作为设计流量(5)最大流量持续时间较短,当曝气池的设计反应时间在6h以上时,用时平均流量作为曝气池的设计流量。第二节厂址的选择选址原则:1、应与选定的污水处理工艺相适应(如面积问题)。2、尽量少占农田和不占良田。3、考虑周围环境卫生,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500外,并应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生活区(300米左右)的下游和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4、当处理后的污水或污泥用于农业、工业或市政时,厂址应考虑与用户靠近,或便于运输;当处理水排放时,应与受纳水体靠近。5、厂址不宜设在雨季易受水淹的低洼处,否则防洪,低下水位也不宜太高,方便施工、降低造价。6、要充分利用地形,选有适当坡度的地方,满足高程布置。7、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厂址要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有扩建余地。8、应考虑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第三节污水处理流程的选定一、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污水的处理程度(一、二、三级处理)2、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3、当地的各项条件4、原污水的水量与污水流入工况5、施工的难易程度和运行管理需要(典型流程)第四节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包括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办公、化验室及其他辅助建筑物的布置,各种管道、道路、绿化的布置.比例1:200~1:1000,一般1:500。布置原则:1、处理构筑物的布置应紧凑,节约用地,便于管理。(1)池形的选择应考虑占地多少及经济因素。(2)池数应根据处理厂规模及池子对整个流程的关系来确定。2、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按处理顺序来布置,防止管道迂回,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量。3、经常有人工作的构筑物应放在夏季主风向的上方。4、考虑充分的绿化地带。5、考虑分期施工和扩建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扩建余地。6、构筑物之间应考虑铺设管渠的位置,间距一般5~10米,连接管道应走向简捷、距离短。(设置走廊适当加宽)7、污泥处理构筑物应尽可能布置成单独的区域,以保安全,方便管理。(消化池离初沉池稍近,缩短管线,离其他构筑物20米以上)7、各种管线的平面布置应避免相碰、互相干扰:a.应使构筑物能独立运行;b.应设置超越管道:越越整个流程和超越二级处理;c.各处理构筑物应设置放空管;d.应设有计量设备:一般总处理水量的计量设备安装点:在沉砂池与初沉池之间或厂的总出水管渠上。e.其管线应妥善考虑、合理安排;f.可集中设置电气管线槽。巴氏流量计该系列流量计测量原理是明渠排水经过巴氏计量槽时,产生一定的水位落差,通过测量该水位高度,根据选择巴氏槽的集合尺寸计算出排水流量。计量槽分为三段:进水收缩段、中间喉渠和出水扩大段。在明渠直线段上,在巴氏计量槽的上游应有≥2B1的直线段,在其下游应有≥4B1的直线段(B1为渠道宽)在自由流条件(H2<0.7H1,反之为淹没流)时下,计量槽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