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易乐天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造化无为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唐宣宣宗宗李李忱忱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今陕西省渭南县邽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在总结《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38岁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叙事诗。解题听录音,诵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予(yú)倡(chāng)女贾(gǔ)人荻(dí)铮(zhēng)悯然(mǐn)转徙(xǐ)浔阳(xún)捻(niǎn)抹(mǒ)挑(tiǎo)六幺(yāo)舫(fǎng)教坊(fáng)红绡(xiāo)谪居(zhé)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呕哑(ōuyā)嘲哳(zhāozhā)霓裳(nícháng)钿头银篦(diànbì)思考:诗前小序的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自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全诗结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他们有哪些相同的经历?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商妇怨•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臣,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恨琵琶女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白居易江头夜送客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乐女话身世之苦诗人述迁谪之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白居易明线暗线开篇置景营造氛围结篇点题抒发感情引出引出双线结构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年轻时色艺双绝,富贵子弟争献宠,生活中充满欢乐,但以色取悦于人,饱含悲苦;•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门前冷落,嫁作商人妇,转徙江湖,过着凄清生活。揭示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