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口密度文章VIP免费

人口密度文章_第1页
1/5
人口密度文章_第2页
2/5
人口密度文章_第3页
3/5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22卷第11期专刊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l.22No.112012收稿日期:20120916作者简介:凡宸,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基于GIS数据的县域人口密度空间降尺度模拟———以广东省惠东县为例凡宸1秦建桥2高洋2黎颖治3吴海华4(1.惠州市大亚湾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广东惠州516081;2.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45;3.惠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惠州516001;4.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广东广州510470)摘要人口调查统计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数据精度不能满足栅格尺度上的空间结构分析,也难以与生态环境综合研究中的自然地理数据相匹配,而人口数据降尺度空间模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惠东县乡镇人口数据与空间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建设用地指数、高程、到居民点距离等因子用于回归分析,分别采用一元和两种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人口密度数据空间化模型,最终在GIS平台中实现人口密度的降尺度模拟,获取200m×200m栅格尺度的人口密度数据。一元回归分析中,建设用地指数因子的模拟结果最优,R2为0.734,可作为快速、粗略模拟惠东县人口密度的模型;多元回归分析中,逐步和向后回归模型的R2分别达到0.775和0.886,模拟结果均较为理想。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知:①多元模型明显优于一元模型;②向后回归模型优于逐步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此人口密度模拟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为县域尺度人口密度空间化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人口密度;GIS;统计数据;空间分析;惠东县中图分类号X-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11专-0000-05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地域、特定社会文化制度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人的总称,其空间分布反映了人口在一定时空中的分布情况[1]。人类活动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口是反映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最直接的指标之一。随着生态环境研究的日趋综合化、多尺度化,需要将人口数据与各种自然地理数据融合进行综合分析[2]。但现有的人口数据是基于行政单元调查统计出来的,数据精度难与自然地理数据匹配,并不能满足小尺度上的空间结构分析,而人口数据降尺度空间模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人口数据降尺度空间模拟即通过人口统计数据,基于合适的模型和3S技术,反演出人口在特定时空中的分布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创建区域内连续的人口密度表面[3]。人口数据降尺度模拟实质是人口数据空间化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4]。随后,科研工作者不断将RS和GIS等技术应用到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9]。但目前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域等大尺度区域,模拟精度粗糙,模拟结果的格网大小主要为1km(如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制作的2000年全国1km人口空间数据库)或5km(如全球5km的人口数据库GPW)[10,11]。近年来,随着遥感影像和GIS数据的精度不断提高,县域等小尺度区域的人口空间化研究正逐步展开[12]。综观已有研究成果,缺乏针对不同尺度的数据源选择方法,缺乏模型构建的统计学分析及模拟结果的检验。因此,造成了县市和二、三级流域等小尺度的人口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开展研究工作的。本文以广东省惠东县为例,采用GIS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作为人口密度降尺度模拟的数据源,基于图层叠加技术[13,14],通过不同的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多个人口密度空间模拟模型,检验不同模型的模拟精度,得到最优的惠东县人口降尺度模拟模型。模拟出来的惠东县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可为县域的生态地理综合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并且为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114.33°~115.26°E,22.30°~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口密度文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