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问安中学2、设题方式:1)对某些特殊句式进行翻译;2)用含有特殊句式的语句或词语进行填空;3)对含有特殊句式的选项进行归类辨析;1、考纲要求:了解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并能在阅读中识别、理解、翻译这些句子。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及某些固定句式。判断句判断句(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判断句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峨冠而多髯为东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环滁皆山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臣本布衣3、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省略句省略句1、省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如:见渔人,乃大惊。村人便舍船,从口入。渔人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主先主诸葛亮省略句省略句2、省谓语动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2、省略句2、省略句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此诚不可与争锋。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如:2、省略句2、省略句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于于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文言文在语意表达中,常常改变词序或句序,形成倒装句式,而这里的倒装主要是针对现代汉语的表意语序而言的。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3、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宾语一般是在动词(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介词)有四种情况1、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微斯人,我谁与归?②宋何罪之有?③问:“何以战?”④且焉置土石?“谁与”“与谁”“何罪之有”“有何罪”“何以”“以何”特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即:主+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焉置土石”“置土石焉”11、、在疑问句中,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动词(或介词)前。疑问代词有“何、谁、安、焉”等2、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自信”“不信自”“弗之怠”“弗怠之”“不余欺”“不欺余”特点: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即: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2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33、、为了为了强调宾语强调宾语,借助“,借助“之、是之、是”等”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译。孔子云: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唯你是问唯利是图(唯问你)(唯图利)有何陋有何罪44、、介词宾语介词宾语的前置。的前置。如:如:一言一言以以蔽之。(以一言)蔽之。(以一言)二、定语后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