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银川十五中王军湘1、文体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2、简介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整体把握读一读缥缥碧碧湍湍轩邈轩邈泠泠嘤嘤嘤成嘤成韵韵横横柯柯有时有时见见日日鸢鸢戾戾天经天经纶纶窥窥谷谷piǎotuānxuānmiǎolíngyīngyùnkējiànyuānlìlúnkuī整体把握教学目标: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朗读139yzyss.SWF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划分本文的结构,概括段落大意。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整体把握本文是(初期的)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而且讲究对仗和声律。概括三部分大意一、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二、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三、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总—分细读探究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静:清澈;水动:急猛。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并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清澈水皆缥碧——水色(正面描写)千丈见底——水深(夸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中(侧面描写)静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动态湍急作者通过视觉与听觉角度把山的“奇”表现出来,请学生在句子中找出来1、视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听觉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山势之奇天籁之奇作者把山的“奇”表现出来,我们去享受一下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吧。“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生命活力,把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力与动感。体会感悟——哲理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请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分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异水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高山寒树泉鸟蝉猿息心忘反横柯疏条绿势音力密负势轩邈奇山视觉听觉天下独绝静动1、抓住了景物描写的特点,突出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