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1《伟大的悲剧》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题:《伟大的悲剧》课时:1课时授课学生:七年级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准备借助这类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单元目标就设定为:1、理解文章内容,激起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乐于探究的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2.教材分析本文位置在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的节选,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历尽艰辛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对手挪威的阿蒙森队已捷足先登,只好从南极绝望而归,最终悲壮覆没的故事。文中处处闪耀着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祖国和事业献身的精神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并颂扬了斯科特诚信的绅士风度和勇于承认失败的优秀品质。本文题材生动,情节引人入胜,主题令人深思,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读来令人感动,也让我们敬佩。学习时要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把握以时间为序的写作顺序,即理清故事情节;重点是通过细读文中一些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来理解:为什么说斯科特他们是失败的英雄,为什么这场悲剧被冠以“伟大”二字,即品味文中动人的细节,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还要通过理解、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去感悟这一出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3.学情分析学习本文的学生,是十三四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探险的文章恰恰能够满足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同时,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知识面较宽,他们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们对探险为主题的故事很感兴趣,然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与失败的含义,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按照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深入解读文本——领悟精神内涵——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等过程来进行,以期实现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2、通过品味语言,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看待成败的人生观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制作字词文意过关题单,学生做测试,最后评价。2、针对目标2,学生自由朗读,看哪个同学朗读最有感情。3、针对目标3,小组合作讨论,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看哪个小组分析最到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导入语:同学们,你了解南极吗?学生回答自己了解的有关南极的知2、让我们一起跟随画面走进南极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师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3、师:南极——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酷冷、奇寒凛然回绝了人类好奇的拜访,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资料:阿蒙森胜利了,但是作家茨威格没有为成功者做传,而是为失败者斯科特一行做传,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4、齐读课题及作者,师板书课前播放录像图片,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自然由优美的景色过渡到南极的奇寒,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了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前我们已经根据导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PPT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字形(1、学生自读生字后,再请一名学生范读;2、全班齐读)拽住(zhuài)癫狂(diān)吞噬(shì)忧心忡忡(chōng)毋(wú)宁羸(léi)弱凛冽(lǐn)怏怏不乐(yànɡ)告罄(qìnɡ)遗孀(shuānɡ)毛骨悚(sǒnɡ)然2、指导写字师强调并范写“拽、癫狂、吞噬、告罄、毛骨悚(sǒnɡ)然,学生根据大屏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