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机构编制管理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工作,赋有一定管理权力,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如何搞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构建社会和谐氛围是我们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来,机构编制管理逐步正规化、法制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总体来说,机构设置基本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超限额或变相超限额设置机构、任意提高机构规格和增挂牌子的情况时有发生。编制总额总体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部门或局部超编进入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也有存在。这里有上级业务部门干预的无奈,也有本级为了某种需要的变通处理。总而言之,加强机构编制的管理任重道远,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一、《条例》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依据新时期、新条件下要求机构编制管理实行法治化、正规化。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制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行政法规。“条例”对机构设置、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及法制责任等四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我国地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依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要求我们严格规定机构设置、严控编制总量;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管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制度。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法律化、规范化建设,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严肃性,同时也是依法防治机构编制方面的不规范行为的有效措施。通过媒体暴光的形形色色的腐败事例中,“吏治腐败”是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腐败,是其他腐败现象的根源。“暗箱操作”增加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权配备干部、虚报冒领“空响”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有损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背离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当地政府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这些现象也只有依法根治。第1页共4页二、政策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政治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依法出台切实可行、合法有效的机构编制政策,是我们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政治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执行,根据具体情况切实落实到位。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虽然作了很大努力,每次核编都会定岗位结构,但行政机关“官多兵少”,事业单位其他人员挤占专业技术岗位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情况说明,人员结构的监督很重要,难度也非常大,主要是有政策能否准确得到落实的问题。自从《条例》的颁布和中共中央办公厅〔2007〕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文件颁发以后,我县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机构编制规定和领导职数配备,在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上,进一步抓了机构编制的管理,发布了《XX县区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落实了《关于对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临时工、借调(用)未入编人员进行清理的通知》,坚持凡副科以上行政事业机构,没有上级部门批复的,我们一律不批,机构编制实行“一支笔”审批的制度。严格职能调整和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增减事项的审批制度,并进行机构编制摸底清查,对全县所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三定”,全部建立了明细档案微机管理,定期不定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进行增减核准、变更。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内部真实准确。三、监督检查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手段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主要作用于机构编制决策的执行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执行的督查,职能运行情况的督查,机构、编制、人员结构执行情况的督查以及运行绩效的评估等方面。监督检查对促进有关政策及时有效地在各地各部门得到落实,特别对机构职能运行情况的督查可及时了解职能履行上是不是有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进而通过深化改革,对新形势下部门职能的增减变化进行科学的的界定和及时的调整。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是有效遏制和克服腐败的重要途径。因此,第2页共4页应采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