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的分工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明确、有序的分工;各司其职,有序才有效。有效合作要求教师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一般来讲,教师多采用动态的分组教学,即在异质分组的基础上,经常改变小组成员的搭配方式,实现学习的动态进步和比较中进步。具体开展如下:第一、异质分组,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小组,教师在安排组员时应该是精心策划的。学生的个性、智力、能力等都不相同,如果不能合理搭配,合作学习中学生很难形成互补,很难“力气往一个地方使”,也就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第二、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在具体的活动程序中把握契机,让合作学习得以充分展开。比如,当出现了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合作学习,互教互学;在个人能力不能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巧妙地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培养团结精神;遇到学生意见不一的时候,更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弱势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也要提倡同学互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第三、做好指导和培训。合作学习,要会合作。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不能只把学生放到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而应直接教授学生合作的技巧:如何明确具体地分配任务,如何互相辅导,如何协调分歧,如何归纳小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等。在这一方面,做好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训尤为重要。教师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在学习中,分是为了合作:合作的魅力在于天衣无缝的过程分工,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每个人价值的体现和提升。像最精彩的11人足球比赛一样,每个人分工明确,都不可或缺;动态中灵活适时的调控、变动,是为了更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