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滑脱预防及报告制度一、按专科护理要求将管路妥善放置,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并妥善固定,翻身、移动患者时注意将固定带、绳或别针松开。二、经常检查各类导管位置、深度、固定方法是否合适。三、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管路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知和指导患者保护导管的方法,防止管路意外脱出。四、认真做好患者管路脱出危险因素的评估工作。五、若存在管路滑脱高危因素,应及时制定防范必要的计划与措施,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及相关护理记录。并对患者及家属做及时宣教,取得配合。六、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采用合理的约束方法,向家属做好解释并实施约束护理。七、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管路脱出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意外脱出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并立即通知医生,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八、发生管路意外脱出后,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按规定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九、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分析、讨论,不断改进工作。十、发生管路滑脱的单位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第二篇:管路滑脱防范制度及措施**市中心医院管路滑脱防范制度及措施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管路的脱落2、置管后,在体外用胶布做一标记,经常巡视,防止管道脱出。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护士对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3、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翻身时注意勿牵拉。第1页共5页4、患者躁动时,应有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5、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避免导管牵拉脱出。6、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牵拉。7、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8、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应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9、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10、护士应按分级护理及时巡视病房,仔细观察导管接口处是否固定良好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11、一旦发生导管接口处脱管,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因胃管内容物流出造成呛咳或窒息。12、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以防各种导管滑脱,保证护理安全。第三篇:患者管路滑脱预防与报告制度患者管路滑脱预防与报告制度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picc导管等管路滑脱。2.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对存在管路滑脱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及时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管路滑脱评估监测记录单”,积极采取防范措施。3.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4.认真落实防范措施,根据病情安排家属陪伴,必要时在家属同意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加强巡视,随时第2页共5页了解患者情况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记录。5.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会诊,确定风险程度,完善护理措施。护理部加强督导、检查,对发生案例有分析、改进措施和反馈,防范事件发生。6.如果患者发生管路滑脱,应立即通知医师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的身体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及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8.对患者发生管路滑脱的科室,如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和科室绩效考核。9.评估、报告流程:风险评估筛查→发现高危患者→报告护士长→告知患者和家属管路滑脱危险→采取预防措施→填写监测单→科室会诊→完善并落实护理措施。10.处置流程:立即通知医师→迅速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