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出来的好孩子在教学中,教师最头疼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课堂纪律差,甚至有的品德差。有的学生上课故意捣乱,有的学生上课趴桌子,还有的上课看课外书。对这部分学生如何进行教育,是所有教师都急于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样我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关心,多赞美,多表扬,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由“点”扩展到“面”,从而使这部分学生也能感受到“阳光”的照耀,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因为我深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作为学生,无一不想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可以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但是我们身边常有一批被老师们忽视的群体,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因而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他们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因此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1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美美加以表扬。科任教师更要细心地发现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今年,我教的初三(2)班的杜某就是一个“赞美”的范例:他最令人头痛的毛病就是不愿听课、不做练习,他最动人之处就是对老师的各种方法、措施刀枪不入。起先,我找他谈话,谈着谈着,发觉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可第二天,上课时,他仍然我行我素,该趴桌子趴桌子,该说话还说话,检查他的练习仍然是老样子,要不就没做,要不就没带。于是我让他每天留下来做《练习册》,我留下来陪他。但坚持不了的是我自己,因为他天天有空,我却不是天天有空。这时,我想到了家长,和家长联系后,家长的一句话却令我心都凉了:“老师,我们家长也是没有法子,这个小坏蛋,每天问他《练习册》做完了没有,他都说做完了”。日子一天天过着,在他面前,我不再那么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我暂时放弃立竿见影改造他的打算,但我还是没有放弃他,心里一直抱着一种想法:只要我教他,就由不得他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当天你不做,第二天就一定要你补起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就这样他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地过了一个月。奇迹出现是在第五周,当时,我要收《练习册》,结果发现他们班没有科代表,我就问:“谁愿当政治科代表?”结果有七八个同学举手,我惊喜地发现杜某也高高地举起2了手。我意识到教育他的契机到了。于是,我就说:“杜某,你来当科代表吧!”“真的?”他非常惊喜。其他同学大笑,说:“他什么也不学!”我说:“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杜某,你有信心当好这个科代表吗?”他说:“有!”我说:“科代表必须学习好,你可要认真学习,管住自己呀!”他信心十足地说:“行,我一定管住自己。”回到办公室后,我又和班主任打了招呼,希望班主任给予配合,班主任同意了我的做法。从那天开始,我发现杜某上课不再交头接耳了,《练习册》也能按时做了,我对他的进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对他的点滴进步,我在班上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他的成绩也在一点点提高。虽然,这期间他也曾有过反复,但是,只要我及时找他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就能马上改正。我相信,他一定能坚持下去,也相信自己也能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请耐心等待一会儿,花儿就要开了。”阳光教育的真谛,就是让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让教师的爱温暖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阳光教育落到实处。还有一位学生张某,他上课总是在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