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二、教学课题《莫高窟》教案三、教材分析《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四、教学方法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2,检查自学情况。3、指导分段。[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三、探究感悟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3)学生交流质,教师点拨。①(点击彩塑)引导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②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4)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5)指导背诵3、学习第3自然段(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4、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3)指导朗读、背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5、学习课文第三段(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3)指导朗读6、学习课文第一段。(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库。五、教学反思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