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木门的文化与发展史主讲:任德旺2目录一、门字的含义二、门的文化三、木门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开始四、建筑及木门发展五、当代木门3一、门字的含义4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门形,本义指双扇门,门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从二户相对,象形。古代房屋宫室的门,后世统称为门。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我们现知的人类最早的住所是天然岩洞,无数奇异深幽的洞穴为人类提供了最原始的家,洞穴口的草盖大约便是最早的门。应当是陕西省武功县出土的半坡时期文化《距今5600-6700年之间》圆形无檐陶屋模型上的一个椭圆形门洞。有门的字形包括;有耳听新闻,有马闯天下闯,有口会提问,有市真热闹,有木很清闲,有心就烦闷,有日知时间;“闩shuān,闪shǎn,闭bì,闬hàn,闫yán,闳hóng,闶kàng,闵mǐn,闰rùn,闱wéi,闸zhá,阀fá,阁gé,闺guī,阂hé,闿kǎi,闾lǘ,闽mǐn,闼tà,闻wén,阄jiū,阃kǔn,阆làng,阅yuè,阐chǎn,阊chāng,阇dū,shé,阏ě,yān,阍hūn,阌wén,阋xì,阉yān,阎yán,阈yù,阓huì,阔kuò,阑lán,阒qù,阕què,阖hé,阙jué,què,quē,阘tà,阗tián,阚kàn,阛huán”。字里行间就能体会门对我们古人的影响。5二、门的文化56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将许许多多的事物熏陶得纹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即便是门,亦为如此。辞书上解释说:门,建筑物的出入口上用作开关的设备,或房屋、车船及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住的要素少不了门,孔夫子的《论语·雍也》云:“谁能出不由户(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道理虽很简单,却包蕴(yùn)丰富。67到了汉代,门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得以丰富,门成为了地位和权势的标志,重要的门甚至比一般房屋更加辉煌。在汉代的记载中强调皇帝王尊,九道壮丽的门才足以显示其威望,这九道门依次为: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宫门、库门、雉(zhì)门、应门、骆门,这种门的形式一直延续,在汉徐州画像石和北魏宁懋(mào)石室中都可见到。唐宋时期门的制做加工工艺,日臻成熟,门的造型越来越精致,一般建筑都由外门和内部隔断组成,每间房屋可用4、6、8扇门,每扇宽与高之比在1:3至1:4左右。宋朝《营造法式》规定每扇门的宽与高之比为1:2,最小不得少于2:5。78“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古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从政官员所追求的目标。《礼记·礼运》提出“大同”与“小康”两概念,所设想的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注解: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为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9门文化博大精深,由一“门”而窥全貌,透过门的文化,可以寻找几千年门文化精髓。9101、门与人类同生同存早在我们的祖先居住岩洞穴那个年代,门的雏(chú)形可能就产生了。大概有了家居意识,也就产生了门。山顶洞人住的山洞,在洞口挡些石块、树干之类的东西以作屏障,很可能就是原始的人类的门。谁是最先步入华夏建筑文化之门的第一人?上古神话的回答是:‘有巢氏’(注;传说中他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韩非子·五蠹dù》描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大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大概自人类从树上爬下来,自有巢氏在地上架木造屋栖身以后,便有了门。1011《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木门简陋的住所,可以当作安身处。泉水流淌不停息,可以止渴还充饥。)这是一种十分简陋的门。《易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上古时代,人们居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的环境,于是人们就住进去躲避风雨。)11《玉篇》称“人之所出入也”为门,而《博雅》则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