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1、哥特式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13世纪到他们时代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认为是“蛮族”哥特人所作,事实上,和哥特人没有多少关系。哥特式艺术是整个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顶点。其最主要的成就是在建筑方面,代表国家是法国。法国的圣德尼教堂首次使用了肋穹结构,使得哥特式建筑开始流行。其特点是:采用尖券和肋拱来减轻拱顶的重量;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并在窗户上绘制玻璃画,形成一种天国的气氛。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哥特式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国际性的传播与地方性的发展是相对平行的。最早哥特式只是法国的一个地方风格,到了13世纪,和各地风格慢慢融合,形成统一的哥特式风格。2、巡回展览画派:巡回展览画派是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争取自由的革命民主主义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彼得堡美术学院的14名优等生在克拉姆斯柯依和别洛夫的领导下组织了艺术家联盟,创建之初由15位画家在协会章程上签名,后来扩大为巡回展览协会。1870——1923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画家们遵循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大自然的美术作品,并且在全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推动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著名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和艺术收藏家特列恰科夫给与了极大的支持。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佩罗夫、苏里科夫、列维坦、列宾等,其中列宾代表了巡回展览画派的最高成就。3、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立体主义被人们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分水岭。4、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思潮流行于1924至1930年。该派画家受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指导,在绘画中将现实观念、潜意识和梦境结合起来,通过不合情理的时间空间错位,表达个人幻想和任意联想。表现方法是:写实与抽象兼有,画面效果是异常怪谬和荒诞。5、巴比松画派:巴比松画派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于法国,巴比松是位于巴黎东南100公里处枫丹白露西边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山村。一群不满学院派艺术的年轻画家先后到巴比松写生。这个画派以大自然为师,以风景画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法国风景画派。6、罗可可美术:是指18世纪世纪流行于欧洲的艺术风格,多表现法国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以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女性及其精美华丽的装饰为主题的绘画。其风格特征是纤细、轻巧、华丽、繁琐,追求造型的装饰效果。这种绘画虽浮华做作,但用一种轻快优雅代替了宗教题材的神秘沉重。7、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指的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艺术观念截然不同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是19世纪末欧洲艺术变革潮流的延续。它反对古典学院派和历史传统,以满足工业革命以来变化异常激烈的社会和文化要求。8、浮世绘版画:公元17世纪,在日本表现歌舞伎演员、艺妓和市民生活、名胜风景等人物画风俗画、风景画发展起来了。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这些画除了单幅原作以外,还大量雕版印刷。因为它的内容反映市景社会生活,所以被称为浮世绘版画。作为典型的东方绘画形式之一,对欧洲近代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巴洛克美术“巴洛克”一词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是18世纪古典理论家用这个词讥讽巴洛克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主要特征是:无论绘画、雕刻和建筑,都强调空间感、运动感和豪华感,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热情奔放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文艺复兴的庄重典雅相区别。代表人物有鲁本斯、贝尼尼等。作品分析:1、《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扬·凡·埃克,尼德兰画家,擅长肖像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表现了一个尼德兰典型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画面中细腻的描绘了人物形象和室内场景。画面中新郎与新婚妻子迎接宾客。画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