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目标导航】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2)输入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3)传递过程(4)转化和散失过程(以第一营养级为例)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③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a.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b.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1)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2)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知识点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1.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生物类群同化量净生产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1541.5B145()0.522.5C2()1.4微量(不计)无()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是125B.“?”处数值是59.5C.B呼吸消耗的能量是19D.能量从B传到C的传递效率为14.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能量流动的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明确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关键点②明确每个营养级中能量之间的关系③能量流动传递效率的计算每个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通化量净同化量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的呼吸消化同化量所以生产者同化的数量为净同化量:3+15+41.5=59.5,加上呼吸消耗量65.5共125。B呼吸消耗应为同化量-净同化量=14-5=9。B到C的传递效率为:×100%=14.3%。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dB.a>b+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