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990页例1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画图纸。【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跟你们玩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好吗?师:从我们广州到湖南大约有600多公里。梁老师坐记得坐高铁车去的都要用3个多小时。可是一只蚂蚁从广州爬到湖南的长沙却只用了几秒钟的时间!你们猜一猜是怎样一回事?请你来说?(让学生自主的回答。)待学生讲到答案教师接着说:梁老师走的是从广州到湖南的长沙的实际距离(投影出中国地图广州到长沙的实际距离!距离线段闪动一下),而小蚂蚁怕的是从广州到湖南的长沙地图上的图上距离。师:你们见过地图吗?(学生回答)师:那谁来用手比划一下你见过的地图有多大呢?(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多种)【设计意图:在课始通过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切入,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载体之一一一地图上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初步感知。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组中国地图: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这几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请你来说一说!(电脑演示)出示3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没变、大小变了。)【设计意图:立足于这样一个基点,引导学生生疑激思:“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地图”,画在地图上的大小却不一样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1(二)自主设计,内化比例尺1.师:这几幅地图虽然大小变了,却不改变它的形状。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出示问题,理解题目。”电脑出示题目: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吗?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道题。请一个同学读一下题目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提问题目中的这句话:一定的比缩小,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出来。)教师马上向学生布置任务: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吧!那么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教师到学生那里巡视,并做一定的指导。(3分钟左右)【设计意图:先学生产生足够的旧知经验:如何将这个长方形的草坪“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出来的"。使学生产生与原有认知之间的冲突,激发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比例尺是由于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变化而产生的,且有区别的,使学生形成对比例尺的初步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画法并且讲出自己作图的理由,在学生展示自己数据时教师马上把50m统一单位是多少呢?让学生答出学生齐答出5000cm.如此方法完成第二幅、第三幅图片…的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不同的画法,让学生理解到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出来的其实由于比例尺的两个重要的元素:图上距离的实际距离的比值而决定的。】师: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都能用上以前所学的知识把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草坪的平面图画在一张纸上,可是那怎么让别人知道你所画的是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呢?这又涉及到怎样的数学知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8页自学48页的内容。(学生打开书看书——2分钟左右,教师巡查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从书中,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使学生认识比例尺,建立比例尺的概念。1待学生看完书后教师马上提问:通过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