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W:我有几个问题,都是有关钟表历史和某些特殊类型的表款的。1.在前石英风暴时代(即1969年前),有哪些怀表和手表作品(不包括音叉表这类使用电力的表款)是以兼顾精准和美观(包括机心和外观件的美学)著称的?2.前石英革命时代的哪一款以防水抗磁为卖点的表款在今天依然非常具备可收藏性?3.你认为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竞赛表(不论怀表手表),在没有其原制表师和调校师的前提下,能否以现在的技术修复到能起码使用的地步,甚至恢复到其辉煌时期的表现?4.你在制表技术方面的特长是什么?维修?调校?古表修复?还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一块新表?还是上述全部?5.作为我在NAWCC的现任师父,在无法面对面手把手授业的情况下,我还能如何继续在你这里学到一招半式继续玩下去且玩得精彩?同日钟博士:精准和美观往往是两码事;此外,”可收藏性“这个字眼太空泛了。1.到了1969年,只有非常少的怀表值得关注了,毕竟那时候手表已经成为主流。已故的美国制钟大师达纳黑威尔(DanaBlackwell,2007去世,终年89岁),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收藏家和钟表学者(他最显赫的功绩就是在他作为侯活制钟公司的副总裁期间成功地复兴了该公司,并制作了一批精美的复刻作品,哪怕在今天,这些作品作为藏品还是不错的;顺道提一下,这家侯活制钟公司就是当年老侯活公司的制钟部门),曾经在日内瓦的HenryCaptCo余部以1920年代该公司产品的价位购买了不少该公司在1920年代的出品.当然,那个年代出产的还有些质素非常好的汉密顿铁路表,直到今天还能找到它们的库存,这些表大多采用三聚氰胺作为表盘材料,所以很多面盘到今天已经要更换了(因为三聚氰胺这种合成材料容易老化).达纳黑威尔真像:既然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前石英风暴时代的腕表当然比起怀表要有趣得多,而且有很多在1966-1969年间参赛的天文台腕表的精度已经非常接近一般石英表的准度了.浪琴的超级天文台(ultrachron)就是这些表款中的其中一个佼佼者.很多在当年参加竞赛的表款都采用了每秒10摆的高频,很多都因为润滑方面的问题完蛋了,所以幸存下来的都是一等一的厉害货色.那些天文台级别的浪琴超级天文台表的价值在今天仍然被严重低估了,尽管在我的眼里,这款表长得很丑;直到现在,我还在找这款表的25钻版本.现在我的手上还有两块17钻天文台版本的浪琴超级天文台表,这些表的状态和外观还可以,一派70年代的风貌.浪琴超级天文台表图片(LonginesUltraChron):39钻版本的GP高频天文台表(GirardPerragauxHFchronometers,共生产662只)也是一件非常煞食的货色,那个年代的天文台竞赛中,这款表屡屡旗开得胜,斩将夺旗.而且,这款表全都具有不错的抗磁性能,更值得关注的是,带有”suspended"抗磁表壳的GP高频天文台竞赛表(GirardPerregaux"suspense"model)的抗磁性能更胜一筹,而且也是非常值得珍藏的玩意.这种抗磁天文台表基本就是劳力士"千高斯“的翻版,但是精准度和钻数更高.这款特别的GP高频天文台竞赛表对我而言就像是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好东西一样,在我看来,这款表就是结合了美学与精准的杰作.GP高频天文台竞赛表图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后起之秀的精工天文台表(这里特指1960年代的那些真正参与过天文台竞赛的高级精工表)质素也非常高,而且最后彻底打败了瑞士货,由于瑞士货惨败得太彻底,所以当年所有的瑞士天文台竞赛被迫彻底关闭.现在,市面上已经有足够数量的收藏家意识到这款表的价值在今天已非15年前的白菜价了(品相状态俱佳的精工天文台表,特别是VFA级别的,动辄1.5到2.5万美金之谱!).精工天文台表图(自动版本):手动版本:万国也做了一些飞行员表,最有名的当属马克11,不过这类表的价格已经不如当初那般友善了.2)那个时代,防水表领域还是劳力士的天下,除了他家,其余所有的品牌出产的表款哪怕再好看都会在其说明书上写着”千万不能带着表去游泳或者洗澡“之类的字样.其实,当时除了劳力士以外的厂家生产出来的表款可能也具备了一定的防水性能,但是把头仍然是一个死穴,所以最好保持该部位的干燥.戴着这类表洗手还是可以的,但这也就是这种表的防水极限了.劳力士抗磁表(这里值得应该是1019)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