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透视教案第一部分轴测投影教学主要内容:本章介绍的轴测图是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图形。它能同时反映出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度,尽管物体的一些表面形状有所变化,但形象比多面正投影生动,富有立体感,可以作为帮助读图的辅助图样。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轴测体系进行轴测图的绘制。教学重点:正轴测图、斜轴测图。作业布置:习题集一.概述:主要介绍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的概念以及轴测图的投影特性。轴测图:是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三维图形。该投影面称为轴测投影面,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坐标轴OX,OY,OZ在轴测图中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轴测图根据投射线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两大类:正轴测图和斜轴测图正轴测图:用正投影法得到的轴测图斜轴测图:用斜投影法得到的轴测图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原点——三条轴测轴的交点;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的比值。O1X1、O1Y1、O1Z1轴上的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正轴测图按三个轴向伸缩系数是否相等分为三种:正等轴测投影(正等轴测图)——三个轴向伸缩系数相等的轴测投影;正二等轴测投影(正二轴测图)——只有两个轴向伸缩系数相等的轴测投影;正三轴测投影(正三轴测图)——三个轴向伸缩系数各不相等的轴测投影。斜轴测图也相应分为:斜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和斜三轴测图。其中,常用的有正等轴测图(简称正等测)和斜二轴测图(简称斜二测)两种。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三个轴向的伸缩系数相等均为0.82,在画图中,取简化的轴向伸缩系数p=q=r=1,轴间角如图所示。p=r=1,q=0.5的斜轴测图;轴间角如图所示;O1X1与O1Y1可以互换。轴测图上的线、面的投影特性轴测图采用的是平行投影法,其上的线、面具有如下特性:1.线性不变,直线或平面的轴测投影仍为直线或平面图形的类似形;2.平行性不变,相互平行的直线的轴测投影仍平行;3.从属性不变;4.比例性不变;5.相切性不变;同时还应注意,虚线在轴测图中一般不画。二.正等轴测投影:主要介绍了基本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和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1.基本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正立方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现以正立方体为例,说明正等轴测图的画法。(1)在已知视图上定出坐标轴OX、OY、OZ(双击恢复)(4)画A1D1平行且等于B1C1;画C1D1平行且等于A1B1;(2)定出轴测轴O1X1、O1Y1、O1Z1(3)量取线段O1B1=o'b';画A1B1平行O1X1,A1B1=ab;画B1C1平行O1Y1,B1C1=bc;过A1、D1、C1各点作线平行于O1Z1轴且等于立方体的高度O1B1,得到E1、F1、G1各点;用直线连接E1、F1、G1各点。(5)擦去辅助作图线,加深,即完成正立方体的正等轴测图。由图可知:(1)与坐标轴相平行的线段在正等轴测图中平行关系不变,若取简化的轴向伸缩系数p=q=r=1时,线段的长度不变;(2)轴测图上组成正立方体顶面、底面、侧面的三个面是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相同的菱形。2.基本立体的轴测图画法: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画法(1)六棱柱顶面与底面都是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正六边形,确定OX、OY、OZ轴的方向和原点O的位置;(2)画出轴测轴O1X1、O1Y1,在O1X1轴上从O1点量取O1A1=oa、O1D1=od,同样,在O1Y1轴上从O1、O2;(3)以1、2点为中点分别作O1X1轴的平行线,量取EF=ef、BC=bc;(4)依次连接各点,即得顶面的轴测图;(5)由各点沿O1Z1轴方向量取六棱柱的高度,得底面正六边形;(6)擦去多余线条,加深可见轮廓线,即得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3.基本立体的轴测图画法:四棱台的正等轴测图画法(1)四棱台的顶面和底面都是平行于水平投影面的矩形,确定OX、OY、OZ轴的方向和原点O的位置;(2)画出轴测轴O1X1、O1Y1、O1Z1;(3)画出四棱台底面,以O1点为中点在O1X1、O1Y1轴上分别量取底面矩形的长和宽,再过所量得的点,作O1X1、O1Y1轴的平行线;(4)画出四棱台顶面,沿O1Z1轴方向从O1点量取四棱台的高度,得顶面中心,用与画底面同样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