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组合绩效"的影响机制孙会国李泽广2008年6月方法:文章梳理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以我国银行业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中外合资银行为样本,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样本银行的经营费用、盈利能力和银行效率等“组合绩效”指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在对1998--2005年79家国内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估计后发现:(1)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导致国内银行管理费用增加;(2)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促使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3)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竞争不断加剧银行效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借鉴:表格归纳文献内容;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钟熙维AlejandroDaba2006内容:理论为主,无实证分析通过对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考察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效率和稳定性两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将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即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更需要着重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演进和外资银行经营活动之间的互动反应。外资银行进人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宋林,王建玲,王明倩2009年5月内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模型变量:被解释变量——中国银行业效率E结合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本文确定从银行的盈利能力、经营成本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中国银行业效率E的衡量指标:其中,三项指标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净利息收入率(IM)、非利息收入率(NIM)和税前利润率(PRO);一项指标衡量银行的经营成本效率——营业费用率(FE);一项指标衡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呆账准备金率(RSK)。选择这五个指标,是因为在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它们是银行业的重要参考数据,同时这五个指标也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创新方式和国际化进程。解释变量——外资银行进入变量、营业外支出率(OFE)、资产份额(ASSET)、GDP增长率(GDPGR)、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H)结论: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银行业效率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但是,对这一结论的分析和应用必须考虑中国近年来金融政策及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借鉴:国内外文献综述,变量设计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有与股份制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张克勇向洪金2008内容:以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为背景,选取4大固有银行与10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时象,利用1996--2005年间面板数据(paneldata)建立一阶差分模型。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利润率、净利息收入率、管理费用率、非贷款收益率、抗风险能力等5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总体上看,外资银行进入具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鲇鱼效应”,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经营成本的下降和经营绩效的提高,但对我国银行业抗风险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就利润率指标而言,外资银行进入对股份制银行的冲击要大于4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肜响的实证研究徐德芳冯祈善2008内容:本文使用国内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主要的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年的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率、营业费用率和税前利润率的截面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外资银行进入后主要受冲击的对象,而国有商业银行所受影响并不显著的结论。变量模型:因变量一营业费用率,税前利润率,利息收入率和非利息收入率。自变量—外资银行资产占我国银}础全部资产的比例,名义增长率。为消除序多U的自相关,各变量采用一阶差分形式,具体建立模型如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林亮亮刘开林2007内容:本文利用12种高频性的宏现经济指标,测度了我国银行体系1997一2005年间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