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围城》的幽默艺术汪丽(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摘要:钱钟书在《围城》中通过独特的幽默艺术手法,展现了他文学功底博大精深及敏锐语言洞察力。学界对《围城》的语言艺术研究者颇多,成果丰富。从幽默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还不够深入。文章从《围城》中含蓄睿智的比喻;漫画式人物描写;意蕴丰富的典故;异彩纷呈的修辞等方面再议其语言幽默艺术的独特与魅力。关键词:围城;幽默;比喻;漫画;典故;修辞《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同时也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文中通过对人物方鸿渐、鲍小姐、苏小姐、唐晓芙以及苏柔嘉等人爱情、生活、事业的细微描写,幽默的讽刺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钱钟书发现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病态的思想是极其可怕的,如不及时拯救唤醒国人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国人会永远的消沉愚昧下去。于是钱钟书用他独特的幽默艺术,创作了旧中国中上层的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我认为《围城》魅力的重要支柱是它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它的独特的幽默艺术。本文将从围城的幽默艺术角度,结合前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现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对《围城》的幽默艺术的理解:一、含蓄睿智的比喻《围城》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繁多的比喻。据统计,《围城》使用比喻多达700多例。这些比喻在行文中表现的那么贴切自然,仿佛不期而至,让读者手不释卷,难以忘怀。钱钟书的《旧文四篇》中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余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效果就愈高。”钱钟书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敏锐的洞察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游刃有余的把各种新鲜奇怪的事物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这部小说描写的妙趣横生,使《围城》的语言显得更加机智幽默。“《围城》比喻艺术的总特色是:喻材广泛,收古今中外典故于比喻中,书卷气浓;设喻精细巧妙,深藏机锋,尖锐隽永。”“钱钟书和赵树理的比喻我认为有一点相同,它们都包含很高的幽默艺术。那么其风格上共同特点是:诙谐隽永,活泼风趣,戏谑嘲笑,深刻尖锐。”例如:王宜庭、黄惠芳著的《略谈〈围城〉的比喻》中将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分为四类,即意象性比喻、官感性比喻、夸张性比喻、哲理性比喻。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1、意象性比喻他们认为“意象性比喻不是简单地以一种事物来作比,而是以一种描写所构成的意境来比。”我认为,他们实际上是说,钱先生善于运用一段描写所构成的意境来比喻人物内心世界。如小说中写唐小姐失恋后的痛苦“把方鸿渐忘了就算了。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失恋后的唐小姐内心也非常痛苦,对方鸿渐无比的思恋。这种种复杂的情感,作者把它比作钳去牙齿的齿腔和要拔去小树就得迸碎的花盆。恐怕唯有用这种描写所构成的意境来比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得如此真切。又如“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鸿渐这时候只暗恨辛楣糊涂。”(134页)对于刚刚失恋的人来说,其实是非常渴望知道对方的情形的。这是人的普遍的心理。你们想刚刚离开上海的方鸿渐,当然也非常想知道唐晓芙现在怎样看待自己?是否还想着自己?当赵辛楣说不久前见过唐晓芙时,方鸿渐大为兴奋.而当赵辛楣说并未提起自己时,方鸿渐又大为失望。我认为钱钟书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方鸿渐始而兴奋继而失望的心理。2、官感性比喻关于官感性比喻,他们认为就是通感。并引用钱钟书的话来阐释:“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