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堂课正文部分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材。所以,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评价一堂课呢?要看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要观察、分析、评价教师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运用知识,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组、创新发展成新智能。因此,我认为一节课教师“讲得好”,并不能说明这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课程实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由课堂教学价值观决定,不同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由此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所以,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要求的不同,课堂教学评价和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育的功能就是传承文明,而不是文明的创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器,而不是有生命、有理性、有情感、有追求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教学发展观显然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知识的传承来展开的,即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人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也落在了关注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以及如何传授知识上教学认知目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主要标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逐步认识到能力的发展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课堂教学从过去的强调知识的灌输转向强调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评价则从重对知识传授的评价到重对教师能力的评价。就“新课标”下如何评价一堂课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下,教学目标具体指:1、知识和能力,2、教学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除知识准确无误外,还要把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而且我们认为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才是一堂课中最重要的。一堂课下来,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要掌握什么、要学会什么、要养成什么样的品格和行为方式,那么这堂课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多么优秀,它都不应该是“一堂好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将所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直接呈现给学生,让所授内容具体化、明确化,要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必须要掌握什么、要学会什么、要养成什么样的品格和行为方式。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方法要体现“新课标”中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保证让学生有阅读课文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质疑问难的时间、多项交流的时间、练习实践的时间;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与学生互动交流,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重视对学生鼓励性评价,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使教学目标得到综合体现。所以“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新理念的重要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开拓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方面,都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三、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恰当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四、看学生的学习收获如何检查学生能否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收获,如知识面的扩大、成绩的提升情感的体验、学习方法的获得、思维的锻炼、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等。这是评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