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六册11课《橙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理解三间色之橙色及其色相。2、以橙色为主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内容。3、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教学重点:通过调色理解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理解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给人们带来的特有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是行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教学准备:课件、水粉颜料、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等材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引入: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那么在大自然中有三种色彩是无法调和的,你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板书(三原色:红黄蓝)2、、师:三原色的特别之处在这三种颜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而他们却能调配产生其他色彩。3、老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调色:红和黄→橙色(板书)(把两种同等量的原色混合在同一个容器中),请孩子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4、师小结:由两种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5、孩子们尝试调配橙色师:请学生也尝试调调橙色,调好后,小组仔细观察,同时小组之间比较,你们调配出来的橙色有区别吗?有什么不同?讨论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反馈:红色多和黄→橙色(偏红)红色和黄多→橙色(偏黄)师:像这些颜色,它们的“相貌”虽然和橙色有所不同,有的偏红,有的偏黄,但和橙色是有联系的,所以,他们也是“橙色”家庭中的成员。今天我们就请这些橙色朋友帮忙绘画作品。板书课题《橙色的画》三、欣赏与感受:1、师问:同学们,橙色是一种间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回忆,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小组讨论并汇报。(桔子、橙汁、衣服、晚霞、夜晚、秋天的景色、夜晚的灯光等,同时媒体依此出示相关的图)。2、问:看完这些相关橙色的图片,请孩子们说说橙色带给大家什么感觉?(如孩子们无法一下子说出,出示橙色图片与大海图片比较后说说)(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3、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黄等归为“暖色”。有很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艺术家笔下的作品。4、欣赏名家作品:(1)、出示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A、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欣赏,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2)、出示凡高《向日葵》请同桌讨论这张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明亮、充满生命、阳光、希望)介绍凡高,荷兰人,19世纪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3)、米勒《晚钟》请学生说说这张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4)、出示教师作品:请孩子们观察,在这些作品中除了橙色之外,还用了哪些色彩?为什么?何为“橙色的画”?小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的画面上也有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师:请孩子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用橙色表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说说比较喜欢哪张作品?(调动孩子的创造欲望)6、教师示范引导7、小结:用橙色能够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能够表现本来不是的物体或场景,也能够把自己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四、孩子自由创作:1、有科学研究发现,橙色能让人引起对营养、香甜的联想,能极大刺激人的食欲,让人胃口大增。所以,很多大城市的饮食店会用“橙色”来装饰。如:饮食餐厅、麦当劳等。2、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六一儿童节就到了,我们将征集相关橙色美术作品,在六一举办绘画作品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的作品也参展呢?老师要求大家的作品,用笔大胆,色彩丰富,内容有新意。3、师:听了这些,你能用自己刚学到的知识来创作作品吗?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