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桩你有几岁》教学案例保康县实验小学马崇博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教学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击拍的方式,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2、在交流、合作、表演、创作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及力度记号“f、p”,懂得其在歌曲中的表达作用。指导学生用优美热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树林旁发现树桩时的喜悦心情。2、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初步体会成功的喜悦。3、培养孩子们的演唱兴趣。教学重点: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顿音的演唱方法;在演唱中注意语句的强弱变化。课前准备:电子琴、课件、部分课堂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1、听歌曲《两只小象》,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2、故事创设情境师:(课件出示图片)美丽的鲜花绽开了笑脸,小草也发出了新芽,林边小河叮叮咚咚地唱着歌,大自然里隐藏着很多奇妙的事儿:一天早晨,两只小象从树林里出来,看见一条美丽的小河,它们刚想喝一点水,突然听见很奇怪的声音(教师模仿伐树的动作),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生:伐树的声音,吱——吱——师:大树倒了,发出沉闷的声响(提示学生模仿声音)生:轰——师:小象们吓一一跳,它们回过头,看见了——生:一个大大的树桩。师:两只小象来到树桩旁,又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生:一只小象看见许多圆圈,它会说……师:另一只小象很有学问,你猜它又会说些什么?(生畅所欲言)师:谁愿意给刚才故事起个题目?(生思考、发言)【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等方式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手段,学生通过听故事编故事,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兴趣被激发,很快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二、初听歌曲,感受体验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愿意听一听关于这个故事的歌曲吗?(课件播放歌曲)2、学生初次听赏,感受歌曲的旋律、节拍特点,理解歌曲内容。3、师:你感受到歌曲是怎样的?4、生:歌曲是三拍子的……5、师:你们还想再听一遍吗?好,那你能边听边用自己最喜欢的三拍子的击拍方式来表现歌曲吗?——生自由选择击拍方式感受歌曲。【通过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结构、情绪、节奏等因素,有利于学生把握歌曲的脉搏,同时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三、自主合作,学唱新歌师:就让我们用歌声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吧!1、歌曲学唱A、跟琴学唱歌谱,鼓励随琴齐唱或哼唱,能力稍弱的学生可在心里默唱。【素质教育强调“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视唱歌谱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层次的开展教学让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B、齐唱歌词,你觉得哪一句唱的还不够好?歌曲好像是两只小象在一问一答,谁能模仿一下?C、启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对唱的方法。(教师弹琴3-4遍,每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边唱边打拍子、模仿两只小象的神态等。)2、歌曲处理A、师:唱完了歌曲,两只小象给我们带来一道题,想考考我们的眼力和听力,(出示带有顿音和没有顿音的旋律卡片)谁能说说这两条旋律有什么不同?1)学生可以回答出一条有顿音记号,另一条没有。2)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两条旋律(教师弹奏两条旋律),谁能感受到两者有什么区别?3)生听辨后自由发言,师小结顿音:黑三角,小又小,唱的轻巧短又跳!【音乐课堂中,乐理知识因专业性太强,总是显得枯燥、难懂,所以教师的讲解应该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如结合顿音的特点,创编一些精炼的句子,将顿音描述的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