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谋发展全力建设新农村2008届选调生唐国伟近年来,齐家务乡党委、政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立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广普及产业新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和发展。但如何推动全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就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一、齐家务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经验结合村庄实际,齐家务乡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1、典型引路,抓两头带中间。在新农村建设中,齐家务乡党委、政府试点先行,注重实效,一手抓先进村,做到“学有典型,赶有榜样”,一手抓落后村,明责加压,鞭策后进,进而带动其他村共同进步。本着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齐家务大力推进三类村庄建设。一是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村。利用冬枣采摘节的影响力,以东、西聚馆为重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冬枣文化内涵,加快对聚馆原始冬枣林的包装与开发,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文化为经济服务。二是建设一批农业特色村。大力发展王花庄西瓜、娘娘河红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加强宣传力度,打造齐家务特色农业品牌。三是建设一批工业加强村。发挥电路板、印刷、纺织配件、医疗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建设东风、西南、三麻、大麻等加工制造专业村,以工哺农,促进新农村建设。2、整治村庄脏乱差,创建农村新形象。以“三清工程”为转折点,大力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垃圾以街道、小组为单位,定点堆放,集体出资清运;农民以户为单位,对房前屋后的卫生进行清理,门前街道分包到户,公共场所由物业管理队负责。王花庄村采用党员带头的方式,义务清理排水沟渠,不但节约了集体资金,也树立了党员形象。三韩村按照居住区合理布点,建设垃圾池,由村内物业管理站负责日常管理和清运。3、“八大组织”建设,全面推动新农村发展。“八大组织”分别是:物业管理站,主要负责村庄环境治理,卫生管理等工作;农业专业合作社,由种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牵头,村民自发参与,负责统一购买农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民调会,由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组成,负责调解纠纷,宣传政策;同乐会,以喜爱文艺娱乐活动的干部群众为主,负责组织开展文艺娱乐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妇代会,负责组织妇女开展各种活动、计划生育等工作;红白理事会,负责红白事文明节俭操办;科普协会,由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带动科技致富;家庭教育协会,以学校为依托,广大家长参与,通过加强交流,互相帮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八大组织”涉及农村经济、文化、稳定等各个方面,而且是群众主动参与,自我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1、规划问题。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先行。但是在规划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新农村规划是不是就是“新”农村建设?是不是一定要建新,还是根据具体情况,以更新为主。二个问题:规划就是“大规模”的建设么?是不是只要做规划就一定要扩展?2、资金问题。近年来,由于乡村两级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文教卫生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使村级债务沉重,少则数万元,多则上十万、几十万,甚至更多。村级经济实力薄弱,发展经济包袱沉重,使经济发展难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资金问题解决不了,使有些规划成为“水中月,镜中花”。3、环境问题。在目前农村随处可以看到垃圾随意堆放,蚊虫、苍蝇满天飞;沟渠堵塞,污水四溢;以路为场(晒场),沿街为市,秩序混乱等问题。总之,绝大多数人对于村内公共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扫门前雪的多,村集体又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资金投入,造成了农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现象。4、观念问题。一方面从农民群众来看,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长期分散的经营方式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农民的集体意识,一些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往往习惯从个人利益出发,对村上的事情不积极配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