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点育人目标】1.了解妇女保健工作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强调妇女保健工作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3.掌握妇女保健工作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知识点思政元素】1.妇女保健工作的挑战——培养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2.妇女保健工作的创新——提升尽心尽责、爱岗敬业、终身服务的职业认同。3.妇女保健工作的要求——培养团结协作、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二、课程思政【融入知识点】妇女常见疾病(宫颈癌)的防治。【融入方式】1.妇女保健工作的挑战——培养善于发现、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2.妇女保健工作的创新——提升尽心尽责、爱岗敬业、终身服务的职业认同。3.妇女保健工作的要求——培养团结协作、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思政元素】1团队精神、科学精神、职业认同感三、教学引入导入“宫颈癌疫苗之父——周健”作为课程教学中的导入案例,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四、教学展开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对宫颈癌的病因、预防等内容展开讨论、分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分享个人心得体会。把学习的知识点和思政元素融入具体案例中来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展开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1.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师:2016年7月18日,中国首个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获批,而这种疫苗的共同发明者就有一位是中国人——周健博士。周健博士积极推动宫颈癌疫苗的研发工作,与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乳头状瘤病毒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并寻找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提问:那么,周健博士在研制宫颈癌疫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技术难题?他最终是如何成功解决的?生答:周健博士在研究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获得HPV。因为这种病毒不能在体外组织液中培养,而在活细胞中繁殖时又要与宿主的细胞基因融合;因此无法在体外看到完整的病毒颗粒。周健博士尝试过许多方法,希望在体外培养这种病毒,以多次失败告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并且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终于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下,成功在体外合成病毒颗粒。2师:案例讲述了周健博士在研究HPV疫苗的过程中经历多次失败后,却始终不言放弃和继续探究的科学精神。在座的每位同学,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变化,我们都要迎难而上,要本着科学求真的态度,善于思考与钻研,透过现象探究本质,追求卓越,为患者健康服务。[课堂实效]周健博士勇于探索、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科研精神,感染了学生。激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中,以周博士为榜样,攻坚克难,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为助产服务事业贡献力量。2.提高能力,增强使命感。师:周健博士和澳大利亚伊恩•弗雷泽教授一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周健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从中受益。这种疫苗主要适用于适龄女性,接种宫颈癌疫苗后,能有效预防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问:通过周健博士发明宫颈癌疫苗的事迹,结合自身专业情况,谈谈你将如何参与妇女保健工作,促进女性健康。生答: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作为一名助产专业的学生,我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妇女保健工作。定期在社区科普“宫颈癌”知识、宣传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鼓励适龄女性积极接种HPV疫苗。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女性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疾病预防知识水平,最终促进女性身心健康。3师:同学刚才的回答说明对我们的助产专业素养和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一名助产士,我们的职责是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为社区妇女提供全面保健服务,承担健康教育、健康资讯、咨询服务等工作,在提高女性保健知识方面以及女性“两癌”筛查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课堂实效]在“名人效应”的感染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