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2.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6.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7.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8.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9.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10.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A.废除罗马教会B.信仰即可得救C.王权高于教权D.简化宗教仪式11.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