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一中、万载中学、宜春中学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2、A、B、C、D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x-t、v-t、a-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其中0~4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kmmFmL)(212B.kmmFmL)(211C.kmFmL21D.kmFmL124、如图在水平板的左端有一固定挡板,挡板上连接一轻质弹簧.紧贴弹簧放一质量为m的滑块,此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已知滑块与板的动摩擦因数为3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板的右端缓慢抬起(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直到板竖直,此过程中弹簧弹力的大小F随夹角θ的变化关系可能是()ABCD5.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5s,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3s,则AB之间的距离是(g=10m/s2)()A.80mB.40mC.20mD.初速未知,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为高度差h1=0.2m的AB、CD两个水平面,在AB平面的上方距离竖直面BC为x=l.0m处,小物体以水平速度v=2.0m/s抛出,抛出点到水平面AB的距离h2=2.0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小物体()A落在平面AB上B.落在平面CD上C落在竖直面BC上D.落在C点7.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0、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可知()A.地球的质量为GRg20B.地球表面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204TRgC.近地卫星在轨运行的加速度大小为224TRD.地球同步卫星在轨运行的加速度大小为8.如图所示,物体A、B经无摩擦的定滑轮用细线连在一起,A物体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此时B匀速下降,A水平向左运动,可知()A.物体A做匀速运动B.物体A做加速运动C.物体A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D.物体A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9、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上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并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显示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A.升降机停止前在向上运动B.0~t1时间小球处于失重状态,t1~t2时间小球处于超重状态C.t1~t3时间小球向下运动,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t3~t4时间弹簧弹性势能变化量小于小球动能变化量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倾角为θ的传送带底端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速率v匀速运动,物块与传动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物块到达顶端前能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在物块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因运送物块多做的功为mv2B.系统因运送物块增加的内能为)sincos(2cos2mv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21mv2D.电动机因运送物块增加的功率为μmgvcosθ二、实验题(两个小题,共17分。)11、(8分)⑴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cm,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mm。0510152025乙340100123476010甲cm⑵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