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和地图(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江苏高考)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判断地球上对称点及半球位置的能力。由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可知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可知该极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答案:D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半球的极点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超过10000千米B.从我国某地(38°N,120°E)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最近的走法是一直向西C.陆半球的极点位于北京(40°N,120°E)的西南方向D.水半球的极点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解析:水半球的极点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52°,因此它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约有5800千米;从我国某地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一直向西飞并非最短线路,而应偏向高纬;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点,其余各点都位于它的北方。答案:C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3~4题。3.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4.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A.20厘米B.40厘米C.60厘米D.80厘米解析:考查地球相关数据及比例尺的计算。第3题,赤道的实地长是40000千米,计算可知此地球仪的比例尺。第4题,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应当约是此地球仪上大圆周长的1/4。答案:3.D4.A(·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解析: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答案:A6.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解析: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结合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答案:B(·浙江联考)流域上各点的雨量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也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读下图回答7~8题。7.图中流域内河流流向为()A.→西南东北B.→西北东南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8.图示地区地形最为平坦地段为()A.S1B.S2C.S3D.S4解析:第7题,越向东北方向等流时线数值越小,说明离出口越近。越向西南方向等流时线数值越大,说明离出口越远。第8题,S4地段等流时线较为密集,说明在水流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流过的距离较短,所以该地地形较为平坦。答案:7.A8.D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下面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完成9~10题。9.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B.a位于b的西北C.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D.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10.有关两个半岛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B.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C.甲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D.乙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解析:甲图相邻的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大于乙图,且图上距离小于乙图;两图相邻的两条纬线的纬度差是相同的,但相邻的两条纬线之间的图上距离乙图大于甲图,由此判断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根据图中经纬网和半岛轮廓可以判断甲图中的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图中的半岛是朝鲜半岛,结合所学知识就能判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答案:9.BD10.CD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1~12题。11.E点的海拔可能为()A.152米B.103米C.98米D.195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者在C处可直接观察到D处B.从投入和产出比来看,图中B处可以开垦为梯田,发展种植业C.A处落差大,宜建水电站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可以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解析:第11题,根据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