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高中年春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地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B.环境是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D.人类的环境只指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2.——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源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进入人体而造成的严重危害。A.氮和磷等B.甲基汞C.铅D.氰化物3.“”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④4.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日益减少。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5.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降水。A.7B.4.5C.5.6D.6.56.沼泽是重要的湿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柴达木盆地7.下列不属于湿地类型的是A.水田B.河湖C.滩涂D.森林8.下列环境问题和另外三项不同类的是A.水土流失B.赤潮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为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10.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减少生活用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地球位于得天独厚的位置是指A.大气层的存在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C.地球质量、体积适中D.日地距离适中1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总星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1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无线电短波通讯暂时中断B.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高纬地区出现极光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4.关于昼夜交替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365日6时9分10秒B.一个太阳日C.23小时56分4秒D.365日5时48分46秒15.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晨线的数字是16.“”下列对北京时间描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的地方时B.东八区的区时C.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D.120ºE的地方时17.家住南京(东八区)的小明邀请身处美国华盛顿的朋友艾瑞克(西五区)观看年春节联欢晚会(2月9日20:00),身处华盛顿的艾瑞克观看大型晚会的区时为A.1时B.7时C.12时D.15时18.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太阳的运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9.下列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有A.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B.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气C.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D.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20.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A.气候干旱B.人口密集C.经济发达D.径流短小21.下列属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开源措施有A.修筑水库B.跨流域调水C.滴灌技术D.竭力开采深层地下水22.下列属可再生资源的有A.煤炭资源B.土地资源C.生物资源D.金属矿产23.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区有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南方丘陵D.东北平原2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哪两大类A.生物多样性减少B.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D.雾霾“”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25~26题。25.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蒸发加强C.围湖造田D.降水减少26.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A.长江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B.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C.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D.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