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4页,包含填空题(第1题~第14题,共14题)、解答题(第15题~第20题,共6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要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考试证号对应数字框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正确涂写。3.答题时,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学年度春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高一数学试卷参考公式:.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填空题的相应答题线上).1.直线的倾斜角为▲度.2.等比数列中,,,则▲.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0的解集是,则实数a=▲.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其通项公式=▲.5.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m.6.下列四个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①;②;③;④.第5题图7.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8.把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用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图).则第8个三角形数是▲.9.已知过点的直线与轴正半轴,轴负半轴分别交于两点,为坐标原点,若的面积为2,则直线方程为▲.10.已知等差数列中,前(为奇数)项的和为77,其中偶数项之和为33,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1.在中,,,若点在边上,且,,则的长为▲.1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只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13.在中,角A,B,C成等差数列,对边分别为a,b,c,且,则边b的最小值为▲.14.已知数列满足,仿照课本中推导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第8题图二、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步骤,请把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5.(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关于的不等式为.(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2)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16.(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两条直线.当为何值时,与:(1)相交?(2)平行?(3)垂直?▲▲▲▲▲17.(本小题满分14分)在等比数列中,,且为和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且数列的前项和为,求.▲▲▲▲▲18.(本小题满分16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2)若的面积,求的值.▲▲▲▲▲19.(本小题满分16分)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m/min,在甲出发2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m/min,山路AC长为1260m,经测量,cosA=,cosC=.(1)求索道AB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20.(本小题满分16分)设是数列的前项和,且.(1)当,时,求;(2)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①设,求数列的前项和;②设,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学年度春学期江阴市三校期中联考试卷高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04说明:1.本解答给出的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2.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4.只给整数分数,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45;(不扣分)2.;3.-2;4.;5.50;6.①③;7.3x-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