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发病原因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胆囊炎发病原因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临床症状体征1、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临床症状体征2、体检除右上腹有轻度触痛外,一般无其他阳性症状。少数患者因胆囊管阻塞而胆囊肿大者,偶尔可在右上腹部扪到圆形肿块。有的还可发现患者略有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提示病变是在胆道系统。更有少数病例在第8~10胸椎右旁有压痛,或在右颈胸锁乳突肌两下脚之间有压痛,后者尤其有诊断意义。临床症状体征3、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因多数患者有右上腹部一次或多次的绞痛病史和消化不良症状。但有时症状不典型者,可与慢性阑尾炎、慢性溃疡病、慢性胃炎、结肠癌、慢性胰腺炎及肾盂肾炎等症混淆。正确的诊断有赖于:①胆囊部X线平片摄影;②胆囊造影;③B超或CT、MRI等。二、病例介绍童庆禧,男性,62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一月余入院,入院后B超提示胆囊萎缩,壁厚毛糙,诊断胆囊炎。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于2月18号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术前准备入院后为病人讲解入院须知,术前检查等注意事项,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心理准备☆三、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完成血常规、生化、术前四项、凝血、心电图、胸透等各项术前检查。三、术前准备☆皮肤饮食准备☆术前一天为病人备皮(自剑突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剪指甲,并通知病人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术后护理1、术后平卧,完全清醒后将床摇成半卧位。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2、氧气吸入2-4L/分,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呼吸1次/2小时。术后护理3、静脉输入止血、消炎、营养药物治疗遵医嘱输入生理盐水100ml加卡洛磺钠120mg静滴2/日,生理盐水100ml加头孢呋辛3g静滴2/日,葡萄糖500ml加胃复安10mg静滴1/日,羟乙基淀粉250ml静滴1/日。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术后护理4、饮食护理术后当日禁食水,第1天给病人饮水50ml/次,4次/日;第2天进米汤100ml/次,3次/日;第3天逐渐过渡到米粥3次/日,第4天进半流食,后改为普食。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术后护理4、饮食护理术后当日禁食水,第1天给病人饮水50ml/次,4次/日;第2天进米汤100ml/次,3次/日;第3天逐渐过渡到米粥3次/日,第4天进半流食,后改为普食。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1、胆总管损伤损伤胆总管时,即时处理是最容易的。避免胆管端端吻合术。如果不能实施肝空肠造口术,行胆汁引流。如果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术后紧接着出现败血症症状,则应该立即引流胆汁并控制败血症,制定随后的治疗方案,而不是马上行胆道重建术。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2、肝动脉损伤胆囊血管的变异是很常见的。肝右动脉也是如此。胆囊血管要一直分离到胆囊前壁,然后再使用钛夹。如果肝动脉伤,必须马上转到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3、穿刺损伤内脏第一次穿刺制造气腹时为盲穿,要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穿好以后植入腹腔镜,就可以检查其他穿刺区域,在直视下做其他穿刺,避免损伤。术后并发症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4、脏器电灼伤必须在直视下完成电凝,防止电灼伤。一旦灼伤胃肠壁,可能引起术后胃肠穿孔,必要时应在灼伤处行浆肌层缝合。术后并发症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5、胆囊破裂和胆石散落找到所有的结石,连同胆囊一起放入取物袋取出,同时冲洗上腹腔,必要时置腹腔引流。术后并发症四、术后护理及并发症6、术后胆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