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樟树中学、高安二中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联考试题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冯友兰认为: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在此否定()A.儒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B.儒家对国人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C.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D.佛道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2.“”“”“”“”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煮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3“”.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4.“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C.思通万里,胸天三界,充满禅机理趣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5.“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6.“”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作为B《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C明朝王良(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似D“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族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7“”“”“.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8.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9.《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10.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B.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C.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