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糖尿病及甲亢的合理用药VIP免费

糖尿病及甲亢的合理用药_第1页
1/103
糖尿病及甲亢的合理用药_第2页
2/103
糖尿病及甲亢的合理用药_第3页
3/103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iabetesmellitu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导致碳水化合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糖尿病的临床用药糖尿病的临床用药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提高,在发展中国家表现更为突出。据WHO估计,全球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9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3亿。糖尿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发病率最高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瑙鲁,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由来已久,0.67%(80年)上升至3.6%(96年),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估计约4000万。我国DM患病率还会继续增加。1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T1DMT1DM))2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T2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GDMGDM))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根据1997年ADA建议,分为4个类型:一、1型糖尿病该型病情重、发病急、有酮症倾向;年龄主要是幼年及青少年,较瘦小。患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1.免疫介导糖尿病本型是由于胰腺B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标志有: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约85~90%的病例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2.特发性糖尿病较少见,具有1型糖尿病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学发现,始终没有自身免疫反应的证据,胰岛素缺乏的表现明显,可频发酮症酸中毒。二、2型糖尿病((占占9090%以上)%以上)此类患者病情较轻,起病缓慢,肥胖者较多。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本型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有较强的遗传易感性。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有效。三、特殊类型糖尿病1.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受体缺陷有关。3.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等引起的高血糖状态。4.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柯兴综合症、甲亢等,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四、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已知有糖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已知有糖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在怀孕的尿病又合并妊娠者不包括在内。在怀孕的24-2824-28周周进行进行OGTTOGTT试验,符合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诊断试验,符合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诊断标准者即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标准者即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在妊娠结束后6周按血糖水平再评估。•糖尿病•空腹血糖过高(IFG)•糖耐量减低(IGT)•正常血糖一、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应具备: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引起胰岛B细胞损伤。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是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紊乱HLAII类基因-DR3和DR4病毒感染(柯萨奇)某些食物(牛奶)、化学制剂胰岛B细胞免疫性损害GAD、ICA、IAA等(+)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进行性广泛破坏达90%以上至完全丧失1型糖尿病二、2型糖尿病1、遗传因素2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较较11型更明显型更明显))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无家族史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后者的3~40倍。糖尿病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单卵双生共显率单卵双生共显率(90(90~~100100%%))2、环境因素(1)肥胖肥胖常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状态,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决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2)饮食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营养过剩,成为糖尿病的发生因素。3.体力活动减少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上班路上缺乏体力活动,上班期间有自动化设施,业余时间看电视,家务劳动半自动化。4.应激状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承受的应激机会增多,易使人情绪紧张、波动,造成心理压力。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两个紧密相关的机制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糖尿病及甲亢的合理用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