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联考试卷.11.2-4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绣球,过去一直是壮族少女赠送给情郎的定情信物。现在广西百色市旧州镇的许多壮族人家把自家制作的绣球挂在门边售卖,甚至销售到了欧美、东南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壮族文化的窗口。上述材料表明,绣球实现了A从劳动产品到商品的转变B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C从使用价值到价值的转变D从物物交换到商品流通的转变2、年3月份,王老师刚领到4200元绩效工资,就在商场购买了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100元,实际支付80元。在这里,4200元、100元、8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对纸币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5、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C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6“、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7“”、今天你换了吗正成为一个新的网络语言:用外语培训交换电脑维修,用养花经验交换网页制……“”“”——作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能换客互联网上的一个新生群体。关“”于技能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②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③“”技能互换属于商品交换“”④网络是技能互换的一般等价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经济学家有一个假设:用直升机在一个封闭的迷你国上空抛撒现金,使这个迷你国中的每个人持有的现金都增加了1倍,结果不是每个人都多得到1倍的商品,而是该国的物价总水平上涨1倍。上述假设告诉我们的经济生活道理是①纸币发行必须以社会财富为基础②纸币的购买力取决于政府的意志③国家过多发行纸币会导致通货膨胀④物价变动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不得有强迫游客购物等行为。该法实施后,团队游几乎所有线路价格均有上调。下列选项中,对价格上调理由合理及解释正确的有①——旅游市场火热,出游人数增加价格影响居民消费②——旅行社借国家放长假等机会报高价没有政府干预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③——旅行成本和旅行社经营成本应得到如实反映价值决定价格④——游客要求旅行社确保服务质量消费需求影响生产经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种商品上,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B二者的本质是-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C二者的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D二者的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价值量不同...